赵军
国网开鲁县供电公司内蒙通辽0284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用电量的快速增长和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设备;电力调度系统;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力事业的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极大进步,并且配电自动化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电网配电运行监控中,提高了电网对电力的控制效率,对我国电网电力的配置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鉴于此,本文就以配电自动化设备为切入点,探讨其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配电自动化设备在电力调度系统的应用
2.1开闭所故障隔离方面
配电自动化设备的开闭所故障自动隔离技术不仅能够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操作传输、安全运作方面,充分发挥出其可靠性,而且在整体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技术中也处于核心地位。开闭所的进线内容一般设计为断路器装置的形式,再结合相关监测保护设备,起到实时的监测作用;开闭所的出线内容则是采用负荷性开关来实现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有效控制,以至于开闭所能够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设备的信息传输提供良好的保障,为通信领域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一旦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该技术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及时地发现问题,提供科学的安全故障内容分析,并且立即将故障信息报告至调控人员,从而在明确安全突发问题的性质与位置之后,采取合理准确的处理方法,充分展现出对于安全事故处理的高效性。
2.2数据通信方面
对于配电自动化设备的通信技术,通过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单个配电子站来实现有关的数据信息接受、发送工作。配电子站不仅需要接收自身所在站的运行数据,同时还要执行周边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信息接发工作,并且还要借助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光纤网络技术的优良特点,不断增加子站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数目,搭建起两端数据信息高效、快速传输的桥梁,也能突破电压状态监测的局限范围。
2.3供配电质量方面
配电自动化设备将电压状态监测范围从以往的局限在母线上转变为沿线路均可实时测控,让检修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较偏远地区的供配电和用电情况,快速找到故障线路并通过远程操作系统进行维修和调控。配电自动化设备在提升电能质量方面的优势可归纳为:将频率偏差控制在我国规定的±0.2Hz(容量较小或特殊情况可以放宽到±0.5Hz)以内;当三相电压不平衡或线路平均承压超过平均值规定时采取动作;当系统内发生振荡,产生电压波动或是危害性极大的二次谐波甚至多次谐波时能有效抑制或抵消。现在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常用到UPS—不间断电源,就是为了在系统出现欠电压、过电压、电压上升或下降以及断电等故障的时候能自动做出反应。配电系统与配电自动化设备相互配合,充分发挥配电网与配电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特点,帮助配电网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优质的电力供应。
3配电自动化的管理发展策略
3.1积极研发新技术
新技术的提升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把新技术向生产力进行转化并把它有效和自动化建设相融合,可以促使电力自动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对电力行业来说,在进行施工建设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比如城市电网,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使用新技术,可以减少停电时长,切实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或是针对风险等级高、地形复杂的地域,使用新技术,可以降低施工建设难度,提升建筑施工项目质量。
针对各类情况的外部因素,管理部门需要配备专业人才,强化技术研发力度,广泛吸收借鉴优秀技术,促使电力系统管理提质升级,进而使得国内电力系统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3.2合理运用好配电自动化设备
①选用配电自动化设备时,要提前进行现场试验,通过现场试验了解配电系统自动化对设备的需求,现场试验能规范设备,杜绝发生盲目求新的问题,为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选择最合适的设备,以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设备的作用。②配电系统自动化过程中,安装好设备后要进行现场验收,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配电自动化的要求。由于配电系统自动化涉及多个模块,包括调度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等,所以要运用现场验收的方法评价配电自动化设备的性能,保证配电系统自动化中所用设备符合供电的规范标准,满足所有模块协调运行的需求。③配电系统自动化中需要选用可靠性较强的运行设备,并且这些设备要适应现代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运行环境,还要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在配电系统自动化过程中,要主动改造并升级老旧的设备,必要时可更换老旧设备,优化配电系统自动化运行。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4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的改造措施
4.1构建完整的数据库
电力调度数据库分为历史和实时两种数据库,都需要能够支持冗余热备用。事实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虽然应用功能较多,但是对于信息的处理仍然只有一个较为基本的功能,加上电力网络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自身不断扩展扩大,如此接收的信息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一个能够实时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快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存储和搜索,并对不同属性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因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精准特性,所以在自动化监测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信息传输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信息的分析和对控制命令的执行。所以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应当采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以便能够进行快速的扫描,保证对运行情况的监控。
4.2优化界面的系统管理
电力调度的界面系统主要体现在用户使用操作系统时需先经过个人账户登录,然后进行一系列的人机图形控制,以及在紧急情况或者维修情况下的操作。除此之外,改造后界面系统还应该具有非常优良的安全管理和防护功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并完成一系列的步骤和调试,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避免了资料被盗的风险。此外,界面系统还能够提供对电力调度远程系统维护的方案,相关的操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将电力调度的运行状态呈现出来,并且给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给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建议,辅助操作人员进行维修、改造等工作。
4.3发展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的研究在未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线性控制和非线性控制以及多级系统协调控制。自动智能化控制是电力调度系统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为了解决复杂多变的系统问题。由于电力调度系统涉及的方面有很多,所以自动化技术还无法解决模型不确定的问题和非线性问题。而智能化能够实现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动化适应和控制,精准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在电制动、电磁动以及阀门关闭等多级系统的操作中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所以智能化控制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发展前景非常的广阔。
结语
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领域配电自动化设备技术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它在电气系统整体的发展过程中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程度的同时,还使控制系统、设备在未来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因此,电力调度的智能化、自动化作为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客服一系列技术难点,不断指引配电自动化设备在我国的探究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合理的电力调度,为安全、科学、可靠的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天轩,刘俊.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安全防护问题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35):85.
[2]王云涛.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安全防护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0):208-209.
?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