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勤1 喻明江2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摘要:近年来,受益于制造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制造业引擎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取得了显著性成就。2006—2017年,我国发电设备年产量连续12年超过1亿千瓦,占全球总产量比重超过一半以上。但仍需看到,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规模驱动,虽然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足等问题依然明显。整体质量与效益水平亟待于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内经济走势的疲软,加快智能制造建设转型,推动竞争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电力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制造
引言
近年来,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越发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朝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而构建智能制造则是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建设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相关经验;还需要展开一定的创新与优化。因为智能制造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在建设期间必须要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策略方案,推动智能制造的建设与发展。
1装备制造业产业背景分析
制造业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战场,是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制造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总体规模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制造产业历经了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总体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创新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截至2014年,我国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达13312亿元,占GDP比重的2.09%,是2008年科研经费投入总额4616亿元的2.88倍,经费投入总额位居世界第三,投入强度在新兴发展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在制造产业方面,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造业不断引入新的技术,逐渐呈现向高端制造发展的特点,也促进了为高端制造提供装备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工程专项的实施,我国制造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智能测控装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如精密、高速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总线、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插补、多轴联动等关键技术。一大批重点高校、集团公司和用户单位在国家相关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联合攻关,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要想不断走向高端,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以行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为引导,把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建设放在首位。
2电力装备制造行业的智能制造建设策略
2.1加速解决技术瓶颈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企业研发速度。使大部分企业从技术引进向应用研究方向转变,同时也强化了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成果产业化,解决了技术与产业竞争的软肋,促进技术带动和产业辐射。首先,缩短国际化竞争的差距,建立强强联合机制,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卓有成效地开展集成创新,解决智能技术在装备产业的应用问题,有序推进国产化进展。在掌握核心技术方面,提高电力装备设计水平、控制手段、制造能力。其次,提高上游产业的设计与配套技术,提高配套件性能,降低维护成本。诸如大力开发国产化电力装备远程监控维护系统,对现场电力装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视频监控管理,并进行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预警,提高设备在单位时间的运行效率。最后,加大企业技术投入,确保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拥有足够的经费支出。
加快创建企业研发中心、教授专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活动载体,不仅要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激励企业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巩固竞争优势,还应加大实施科技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常态化,形成全社会良好的创新氛围。
2.2提升执行力,保障产品优质实现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是企业执行力的直接碰撞。提升执行力,就是强化产品实现的能力,通过业务部门的联动,合理调配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攻克计划排产、技术准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瓶颈,保证产品优质实现,严守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以项目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为工作核心,以项目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评价和奖惩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下项目经理是项目策划和执行的总负责人,是领导项目团队实施项目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并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优质地领导项目团队完成全部项目工作内容,并使客户满意。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保障产品实现过程成本可控、计划可控、质量可控。
2.3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高效管理
面对新常态、新形势,企业要依靠提升管理力,创新驱动,才能保持发展活力。提升管理力,就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以持续的管理改进,实现从有效管理向高效管理的跨越。首先,从管理本身出发,查找问题和不足:一是围绕产品实现链,做好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管理主线与分支,转变管理模式,突破条线管理的束缚,避免产生管理盲区;二是划分制度建设的层次,推进制度宣贯工作,用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三是细化管理的手段,借助信息化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探索经济运行的分析方法,结合综合计划找偏差,保证全局性、前瞻性决策;不断拓宽经济运行分析视野,结合内控找缺陷,做到风险防范系统、合理;以平台化思维精确辨识问题,结合信息化找不足,力争经营管理高效、精准。
2.4将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在构建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建设之前,需要成立一个建设小组,形成一个企业顶层设计。对于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企业高层应该具备一定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针,促使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配合与协作。另外,还要保证技术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效果到位。基于这样建设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来转变自己的思想,形成一个正确的,集信息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于一体的发展新趋势,并将全员的协同力量以及协同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的构建智能制造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制造的建设是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构建智能制造期间不仅需要对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还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构建一个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智能制造建设途径,促进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冬梅,蒋宗敏,戴冬云,杜东,武星.工业互联网在电力装备行业的应用[J].电力大数据,2019,22(09):35-42.
[2].电力装备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突破[J].水泵技术,2019(03):56.
[3]周鹤良.中国电力装备技术创新与发展[J].电气时代,2019(05):26-30.
[4]徐志伟.“一带一路”倡议下电力装备产业转型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58+275.
[5]郭朝先,刘芳,杨晓琰.当前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7(1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