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趋势下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马晨迪
[导读]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进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融合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
        马晨迪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进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缺点,融合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教育管理的质量基本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在根据当下新课改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健全的教育管理队伍,创新和弘扬教育管理理念。使学校教育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管理;问题;教师队伍;教学质量
        【前言】教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与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的兴衰关系密切。学校要勇于进行变革和创新,敢于实践,有效保障课改和教育管理共同发展。
一、教学管理存在的弊端
        1、教育管理过于传统没有创新。当前,在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仍沿用传统的方式,如时间表,组织测验,处理教育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等。从教育和管理的角度来看,对教育管理的分析既不是经验管理也不是被动管理,也并不是哪一个步骤出了问题就去完善哪一个步骤。这种单调且枯燥的教学管理模式会使管理工作没有创新性。并导致千篇一律的教育氛围。此外,学校的教育管理注重于理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用规范手段来限制人们的行为。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与新的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观念方向相反。
        2、服务意识在教育管理中不被注重,对教育质量评估缺少导向性。如果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进行分析,教育管理的重要含义就是“管理”和“服务”。在学校教育管理的现阶段,许多管理者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改革理念。对教学管理的重点没有正确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育管理中服务意识缺乏,教育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没有服务精神,这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进行。大家都知道,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包含教学质量的许多要素。教学质量的评估也是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那么就要实施新的教育思想观念。防止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单一性。
二、课改在教学管理发展中的策略分析   
        1、加强组建教育管理队伍。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学校应该对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人员的量化标准,并不断激励管理人员进行优化和创新。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使管理人员摆脱日常繁琐的工作,加强学校新课改的基础内容,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并根据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实用的管理标准。学校必须注重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大力培养。  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使管理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的同时也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的创新和改革。
        2、建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这是管理者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抽象思考。在新课改的发展中,新的教育理念应客观,公正,规范。学校需突破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首先,有必要基于系统科学的理念建立教学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以确保教育管理的目标具有现代性。

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各种信息的搜集,并对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其二,在教育管理中,有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众所周知,教学管理的中心是学生,也是教学管理的根源和强劲动力。在整体的教学管理中也是最活跃的要素。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必须要坚持人本理念,调动师生积极性,保证具备个性化的管理语言和管理行为,这样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在轻松的教育管理环境中进行互动和交流[1]。
        3、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促进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分析,很明显,只有确保教学质量的公平性和全面性,教师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使教育收益达到最优。一是积极调动考核主体的热情,确保考核主体与考核实践的融合,引进国内外好的经验,调整教育考核指标体系,必须确保评估方法的完整性,二是,对教育质量评估的反馈意见,学校必须分析和整合。并提出意见和策略。在增加使用信息价值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在教师上台之前,必须保证其所讲的各种教学理论和实践培训都要达到一定要求[2]。
        制度化是学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教育管理内容很多必须与教育管理系统相结合,不管是备课,讲课,还是测试等内容都应由相应的教育研究团队和任保教师来做出评估。值得一提的是,在构建教育管理体系时,有必要确保体系的人性化,应该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为目的,而不要设置过多的限制性规定。这样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不断完善,取得进步[5]。
        4、实现教师从专业到科研的转变。第一是让教师从注重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根据“老师中心,教材中心”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积极倡导独立,协作和探索的学习方法,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同时在方法指导中,不但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倾向于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二,学校优化业务学习机制,增强教育信息交流的广度和密切度。搞好案例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产生了重大变化,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将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爱学习的方式,是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从传统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只是一门传播知识的科学,但随着新课改目标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仅遵循基本的教学模式,还充分激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热情。使课堂教学成为了一门艺术,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课的积极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课堂学习对学生来说更加有趣,保证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充满活力。老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将课堂教学视为一门艺术,并且应该积极地做好课前准备,使课堂的开始部分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中间部门层次分明、情节扣人心弦、要有贯穿的主线。最后结尾语音缭绕,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回味,能够吸引学生在课后复习自己的课堂知识。对下一堂课充满期待[4]。
        5、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取消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必须建立新的课程管理系统以满足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理解,课改我们可以进行新的尝试。一种是建立分层次的课程管理系统。具体方法是按照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要求。完全开放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这些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同时,提供各种选修课程,以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进行选择。以适应和培养学生的不同潜力和自身的特长[3]。
【总结】总而言之,为了培养适应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新课改的内容。严格遵守新课改的原则。必须做到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顾天峰,张敏.新课改下教学管理的变革[J].现代校长,2006(07)
[2]孟来云.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探究[J].信息周刊,2019(44):31
[3]任国栋.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及措施浅析[J].知识经济,2017(第11期):172-173
[4]马广社,席永红.新课改下教学管理现状探析[J].甘肃教育,2016(18).77
[5]厉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班级管理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18(12):226

个人简介:马晨迪,女,汉,1992.4.7,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工作单位和城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学历:研究生,专业:广播电视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职称级别:初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