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疫情形势下全民运动新方式对人群身体素质影响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胡蝶1 叶思颖1 华薇1 王汉锋1 梁梓琛2*通讯作
[导读] 摘要:2020年8月初,长沙医学院“风之彩”三下乡团队开展了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云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1.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医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2.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102
        摘要:2020年8月初,长沙医学院“风之彩”三下乡团队开展了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云下乡”暑期实践活动。2020年是奋斗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为响应8月8日全民健身日,团队调研组通过线上访问,根据各地居民实际情况,结合发放800多份问卷,获得了大量关于疫情之下人们运动方式及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的信息,为疫情危机笼罩下的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问题作出一定总结及建议。
        关键词:三下乡;全民健身;全面小康;健康实践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得广大群众居家时间明显增多,这不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也给其身心带来了较大冲击。本文通过线上访问及发放相关问卷的形式,了解人们疫情前后运动频率、运动方式类型等的变化及其相应的身体素质情况,现报道如下。
        一、调研数据分析
        1.调研人群:20-25周岁人群
        2.调研时间:2020年8月6日至
        2020年8月8日
        3.调查结果:
        在疫情期间由于外出受限,健身场地随之局限,大部分人群的运动方式从户外自主运动或健身房专业化锻炼转变为依据各平台健身教学视频辅助训练(如:健美操、瑜伽等)或使用简单家用器械(如:哑铃、跳绳、拉力器等)健身。约54.41%的人群在疫情期间更倾向于选择通过线上App或相关视频教学进行健身,其中有59.07%的人锻炼频率不稳定或偏低,耗时多在1小时内,说明大多数人疫情宅家期间自我健身或线上视频跟练无法保证锻炼质量,运动时长和强度并不能达到要求。在调查群众居家期间平均每次锻炼时长中可知,疫情前后由于群众运动方式、频率的改变,其BMI值、体脂率和心率指标上升的比例约占30%-40%左右,基本不变的约占40%-50%左右。说明多数人线上锻炼并不一定对生活方式和健康产生良性影响,身体素质不能得到提高。
        二、原因分析
        1.时势所迫,场地受限
        调查显示,此次因疫情影响而改变运动方式的人群中,60.54%认为“云健身”受大众欢迎是因为其“没有时间、场地、天气等因素的限制”。疫情期间,在部分健身馆暂停营业,因此“云健身”以其碎片化、易开展、低成本的特点而成为大众“新选择”。
        2.“云端”应用,有利有弊
        云端健身凭借“云”数据,拥有海量健身教学资源。调查显示,有70.83%的人群选择“云健身”是因其有“记录运动数据”功能,而有68.14%则是因其“有丰富免费的运动教程资源”。

当下健身App可通过云端数据分析个人健身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训练课程,实时监测运动路线、运动时间、卡路里消耗情况等为用户提供最佳方案,形成个人健身档案,可见其有群众线下锻炼时所不具备的优势。
        然而,此次调查发现,疫情期间群众选择“云健身”也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效果,健身软件市场上多数软件也无法做到持续性深覆盖。究其原因,是我国健身软件的发展仍存在着激励机制不足、针对性和趣味性较低、健身O2O模式不成熟等问题。[1]
        3.缺乏氛围,难达效果
        据调查结果,疫情前后均有约50%的人群倾向于选择通过线上App或相关视频教学进行锻炼。但因线上锻炼运动氛围不足、缺乏运动器械、家中场地有限等致其运动时长、强度未达要求,使得疫情前后调查人群身体素质并无大波动甚至略有下降。
        4.惰性使然,无法坚持
        此次运动方式转变的人群中,个体BMI值、体脂率及心率数值较疫情前多数基本不变或略有上升。原因可能在于自身惰性,即无法坚持长期锻炼、运动频率低、饮食不规律等都有可能造其健身效果不佳或无效。
        三、结论与措施
        疫情前后健身方式的转变使人群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线上人群消极健身,具体表现为健身欲望减弱,健身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果,最终使得线上健身无明显成效。
        因此改善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恢复群众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提升人民的健身热情。一方面,政府在疫情后期可出台各项措施积极促进复工复产,同时可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大部分运动App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健身行业自身也应积极求变,推出各种阶段性任务奖励及借助大数据分析推送出更符合个人需求的课程增加人们对健身的粘性程度,如keep推出的“健身社区功能”即可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营造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健身氛围;[2]此外,健身企业也可采取相关积极营销手段,促进消费,带动人群投入健身。
        四、结语
        疫情的爆发使全民健身锻炼的发展短板暴露了出来。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各地大部分群众受疫情影响,由于场地设施的不足、运动知识掌握不够等原因,全民健身变成了口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3]
        因此为响应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促进全民健康,本次三下乡的调研活动深入关注群众疫情期间运动方式的转变,探究其对人群身体健康影响程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应对措施。本次实践活动给予了我们承担起医学生社会责任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群众意识,将小我融入大我,用知识回馈社会。同时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向群众科普了大量健身常识,鼓舞群众向钟南山院士学习坚持体育健身的毅力,推动全民健身热潮。
        参考文献:
        [1]刘亚奇、刘勇,“互联网+体育”背景下我国健身软件发展研究[J].武术研究,2016,(8)
        [2]徐立功.健身类App因何快速起步——从Keep App的成功谈起[J].出版广角,2015(Z1):160-161.
        [3]姚宏双.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我校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意识对比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2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