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文静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微课程的研究现状,明晰微课程的含义,分析出当前微课程建设存在的误区和困难,并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针对应用型软件课程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微课程应用平台的建设,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和微课程平台的开发以及微课程应用效果的研究。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4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微课程的研究现状,明晰微课程的含义,分析出当前微课程建设存在的误区和困难,并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针对应用型软件课程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微课程应用平台的建设,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资源和微课程平台的开发以及微课程应用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艺术设计,微课程,资源开发,平台建设;
        一、高校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的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外对于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性的国家,他们首先提出微课的理念,并且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并进行了商业推广和应用,从而开展了良心循环促使了微课程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在学术界上,研究人员并没有对微课程的概念做详细的界定,微课程概念是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提出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主要意义在于更短的时间聚焦更精确的知识点,达到最佳的学习体验。另外,与此相关的论文多以研究微课程在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如在MOOC中的应用,在翻转课程中的应用等。
        随着国外研究与应用越来越深入,国内的研究也随之升温,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学院领域的带头人开始研究微课程翻转课堂慕课,以及移动学习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了推动微课程的落实举办了各种微课大赛吸引一线老师参与到实践应用中,希望借助信息技术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开展微课大赛,虽然吸引了很多一线的高校老师参与,但大多数都没有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国外引进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很多高校也介意通过与企业合作,通过平台加好资源共建的模式,促进微课程的落地。以河南省为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教育系统以最全教学资源,保障了“停课不停学”。全面开通网络和电视学习资源,全省数字教材下载量达3460万册,日均收看“名校同步课堂”等线上课程的人数超过1100万,满足了学生网上学习需求,全省网上教学覆盖率达到99.9%。目前各大中小学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开展优质微课程建设。尤其是高等院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专业课程比较多元化,在开展微课程建设时对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诉求,需要呈现出来特有的实际操作性。
        开发建设的微课程资源,对高校的混合学习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资源基础。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分散、灵活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高校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一)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开展基于微课的网络研修将成为提升网络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与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微课将成为适应网络时代“教、学、研、专业发展”四维一体的新技术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新趋势。
        在说课中应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这一核心能力;
        在评课中应用:微课可以提升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在分享、交流中应用,微课应包含:微视频,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及其源文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二)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重要作用
        微课用在课前,可以结合学习任务单实现导学功能,即帮助学生预习重点、难点和需要事先学习的内容(例如回顾先前知识,唤醒已有经验,介绍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等)。
        用在课中,用于课堂教学时,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微课要重点解决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费时费力或无法展示的教学内容。
        用在课后,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达到:复习、巩固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引出后续学习内容。
        (三)微课的优点
        每个老师都可以参与设计制作;微课舍弃了教师形象、学生形象和教室环境等信息,只留下经过微型化、情境化后和可视化处理过的精华内容;微课使师生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而无需担心无关信息的干扰。
        (四)微课的价值和贡献
        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从一个问题能引发学生延伸想到另一个问题。
        三、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制作流程及特征
        (一)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制作流程
        (1)教学设计
        任何课程都离不开系统的教学设计,微课程也不例外,对课程的教学设计、结构设计、视频界面设计。
        首先,选取教学内容。每个单元我们都是选取一个实验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一个项目作为一个微课程,并解决一个问题。同时确定为课程的名称。在项目的选取时,我们选取生活或者工作中常用的案例,比如旋转木马动画影像,黏土动画,虚拟影像设计等跟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能使得微课程更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它应该围绕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进行设定。在每个微视频中,我们将教学目标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明确。


        最后,设计教学过程。艺术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缺乏积极性,本课题是在理论课程添加一些与理论相关的实践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其知识点均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操作演示来达到学习和掌握。实践课程采用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资料收集→项目成立→任务分解→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操作步骤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任务分解、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资料收集引出效果展示,然后根据课题来分析问题并分解任务,提出应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再对每个任务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和学生模拟逐一讲解所要用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实训来强化对知识的应用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微课程结构设计
        对于每个微课视频,在结构上统一采用课程片头+微课标题+项目导入+任务分解+项目目标+操作演示+操作步骤小结+项目拓展+作业布置+课堂剪影+微课片尾的结构。
        (3)视频界面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视频的界面采用统一的片头和片尾,教师讲解用到的课件也采用统一的模板,界面设计简洁大方。
        (二)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制作特征
        (1)精简性
        首先,微课程的时长在五到八分钟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这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完成学生短时间学习的需求,其次,微课程的内容是针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相对独立的讲解,并且知识内容完整。再次,微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大多是以视频演示的形式呈现,学生学习内容时具有选择性,充分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性。
        (2)完整性
        微课程设计,内容是完整的,并且知识技能也是完整的。微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在于完整的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习辅助资源。即支持微课程学习的线上线下服务教学活动,要综合考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知识讲解过程等。
        (3)形式多样化
        微课程资源的选择十分广泛。除文本外还可以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网页等媒体整合起来,根据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微课程,呈现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内容选取一种或多种合适的上课形式。
        (4)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程的开发对象是,学生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设计之前,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景适当。帮助学生建立微课程学习平台,便于讨论交流。在微课程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资源和学习,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四、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平台建设实施
        在办学spoc教学平台上,为了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课前学习
        学生的课前学习是有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课程学习的第一节课 给出课程学习的规章制度。通过办学spoc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及教学手册,并通过“课程学习”模块收集每位同学课前在线观看微视频的情况,及时公布统计数据,对于不按时进行课前微视频学习的同学将按照规章制度扣分处理。而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过程中,将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异步交流”模块向教师提问,教师收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便于课上答疑。
        (二)引导学生进行线下课堂学习
        课堂上首先进行集中答疑,将学生课前通过spoc教学平台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统一进行讲解,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项目地案例制作,而教师则辅助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实操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下课前十分钟教师针对本次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辅导时,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尽可能发掘学生潜力,因材施教。
        (三)课后模拟练习和互动交流
        课后教师除了继续在线答疑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模拟练习,巩固所需知识。每个微视频后面都附有根据本项目知识点的模拟练习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依据提交的作业质量做出评价,而教学过程的评价则可以通过“练习和考试”模块进行统计,进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另外还可以网络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学生课后满意度,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关于2020年河南秋季学期开学新闻发布会,https://mp.weixin.qq.com/s/5R-D5LujsMqBM-zQebpEUA;
        [2]张朔,杨眉,齐兴龙:《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研究》,《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4(000),0z1;
        [3]明月:《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科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02期;
        [4]周海清:《“微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的教学研究》,《山西青年》,2018年13期;
        [5]秦颖:《基于“互联网+”的艺术设计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艺术品鉴》,2019年08月20日。
        论文依托: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