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合成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玉林市 537822
摘要:语文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的比重较大,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语言,也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领悟和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生活与语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不仅是延伸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实践语文知识的场所,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语文属于一门基础性课程,其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将生活场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实施语文知识教学,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强化语文的实用性,实现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文学素养的发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语文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趋向于人文教育,对学生的需求和思想愈加关注,要求教师不能将自身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是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以尊重,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1]。每位学生都有着无限的潜力,而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范畴,向学生传授生活的常识与感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二、巧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巧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发言的热情,降低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拘束感及畏惧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以《找春天》为例,教师在课堂伊始环节可以采用聊天切入主题的方式,询问学生:大家印象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知晓哪些有关春天的词句呢?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思考会踊跃发言,如有的学生回答“春天的很多花都开了”;有些学生则回答“在春天,柳树和小草都发芽啦,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合理的回答,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课内容的导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即: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找春天吧!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和大家眼中的春天有何不同。通过这样的生活化语言进行交流,有利于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以体验为前提,对语文情境进行体验就是对语文中的生活进行体验。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应该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情境中导入语文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所学内容。以《触摸春天》为例,在课堂伊始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学生春游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融入到春游的生活情境中,在此基础上导入本课内容,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来感受文中描写的春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在这样的活动中,语文知识会变成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教与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科学运用生活资源
生活中的大部分资源都能用于语文教学,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学习、成长等有意义的素材或事物,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优秀的历史文化知识,感知历史的沉淀;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喜欢的书籍或查阅相关资料,对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加以感受;鼓励学生提前收集课堂上所要学习课文的相关资料;将图书角设立在教室的角落,分享各类图书,让学生在课间能阅读丰富的书籍。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运用生活资源,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与语文的密切联系,学会在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3]。当然贴近生活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对有益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样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很多教材中展现不了的知识。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在讲学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让全班学生都能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有深入了解,并鼓励学生放学后向父母讲述自己所认识的圆明园。
五、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及延伸,科学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课堂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来巩固知识,感受生活的气息[4]。例如:学完古诗《静夜思》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古诗进行扩写,即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描绘的场景进行重现,更好地了解诗中深远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另外,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例如:学完课文《草虫的村落》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来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详细描绘课文内容,获得思想情感的丰富以及审美能力、感性思维的发展。又如:讲完《只有一个地球》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写几句保护环境或地球的标语,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时,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巧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科学运用生活资源,合理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感悟、体验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彦.让学生融入生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学咨询,2020,(20):258.
[2]李仁兰.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98.
[3]华荣.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J].文渊(高中版),2020,(1):382-383.
[4]覃颖.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软件(电子版),20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