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33
摘要:现阶段,我国电力资源输送设施主要为高压输电线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以及生活用电需求,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以及后续的检修方式决定高压输电线路能否正常运行,为此,本文重点探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检修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压电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检修方法
一、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一)基础施工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能够有效保证高压输电线路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高压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基础。高压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主要为杆塔施工工程,在杆塔施工过程中,应将其按照工程要求埋入到地下,确保杆塔不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出现下沉以及倒塌等现象,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够直接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质量。
1.岩石嵌固基础施工技术
在高压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岩石嵌固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覆盖层相对较浅的风化岩石施工地区。岩石嵌固施工技术不需要进行底板配备钢筋,此外通过掏挖的形式进行基坑施工,与其他施工方式相比,能够有效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承载能力以及塔杆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塔杆施工时所使用的螺栓安装环节。岩石嵌固施工技术主要以岩石为载体,能够提高塔杆的强度,有效节约混凝土以及钢筋等其他施工材料的使用。并且降低塔杆施工时基坑土石方量,不需要在施工前准备相应的施工模板,还能够降低过多的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成本。
2.岩石锚杆基础施工技术
在应用岩石锚杆基础施工技术前,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对于整体性相对较强的岩石区域,可选择岩石锚杆基础施工技术。在应用岩石锚杆施工技术时会涉及到岩石钻孔环节,所以应选择适宜的钻孔机,当钻孔机完成孔后,需要及时的将锚杆插入,随后进行灌浆施工,确保锚杆与岩石间连接紧密,进而提高锚杆的稳定性,提升工程的安全性。
3.掏挖基础施工技术
掏挖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半掏挖以及全掏挖。假使施工地点土质为硬塑粘性土质,同时施工地区无地下水,则进行基坑开挖时,基坑掏挖需要保持地基原状,避免后续施工完成后进行填土施工。在应用掏挖施工技术时,需要对其承受力进行检测,同时掏挖结构需要保持阶梯状,进而有效节约钢筋以及其他施工材料。
4.阶梯型施工技术
阶梯型施工技术是高压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之一,在大部分地区均可以使用。应用阶梯型施工技术需要进行大开挖,当大开挖位置确定并挖掘完成后,需要进行模板浇筑。当模板浇筑完成后,才能够进行填土施工,并对预埋深度进行控制,同时检查基础底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钢筋的使用,同时其稳定性相对较好。应用阶梯型施工技术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检查,对于可能出现塌方或流沙地区,不可应用该项技术。
5.斜插板式基础施工技术
斜插板式施工技术在应用前需要对基础主柱坡度进行检查,同时确保塔腿主材坡度和其他坡度相同。在塔杆安装期间,应设置相应的混凝土基坑点,并将塔杆插入其中,进而对基础底板进行控制,提升塔杆的稳定程度。在稳定土体的前提下,确保工程强度符合标准,同时提升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二)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技术
在应用高压输电线路塔杆施工技术时需要充分分析塔杆的受力点,同时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塔杆,进而提高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经济性,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此外高压输电线路塔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以及后续维修的便捷性。由于塔杆的施工形式以及塔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这项技术较适用于丘陵地区。利用预应力混凝土杆进行施工,同时配以钢筋混凝土杆,能够有效解决丘陵或平地施工时所产生的各项问题。
(三)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
在应用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技术时,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同时需要确保连接导地线准确,并对其松弛度进行控制,随后需要进行附件安装工作。在实际的架线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放线处理。利用牵张机械确保架线施工技术张力固定,并对交叉物的距离进行有效的控制。拖地展放线盘的应用不需要进行制动,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出现导线磨损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地线安全性与效率,通过张力放置的方式,改善导线磨损情况。放线期间,必须仔细对导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导线存在磨损现象,必须及时更换导线。输电线路设计值必须控制到100%准确,完成杆塔施工之后,固定杆塔螺栓。如果杆塔施工期间,因为张力作用的影响导致塔身出现反方向倾斜,则需要调整角度进行临时拉线,以此来避免杆塔施工期间出现塔身变形等情况。当然临时拉线过程中,注意拉线角度、地面角度之间的控制,必须≤45°。
二、高压输电线路检修方法
(一)热图谱式分析法
热图谱分析法是一种先进的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问题判断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准确性,能够达到良好的诊断检修效果,所以在电力企业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问题检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热图谱分析法主要是对高压输电设备在异常情况下的热成像图谱跟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热成像图谱实施比较分析,进而根据两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断分析高压输电设备是否发生了运行故障问题。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精密的特点,而且由于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对比性,因此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人员能够明显查找出相应的故障部位,所以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二)相对温差判断法
检修人员在具体开展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相对温差判断法。这种检修技术一般是对两个负荷电流状况、支行环境温度以及型号都一样的设备,在所处的监测点上实施温差比较,而且还需要对温度较高检测点位置的温度上升比值实施比较。电力企业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人员在判断与分析电流型致热设备故障问题时,一般都会运用到相对温差判断法。
(三)表面温度判断法
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输电设备,在具体运行时表面的温度都有一定的标准,国家也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电力企业检修人员可以在实际开展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过程中,采取红外线设备来收集高压输电设备的表面温度值,进而将这些收集到的表面温度数值跟标准温度值相比较,便可以参照比较的结果来合理判断分析出相应的设备故障及缺陷。这种表面温度判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电力检修人员在具体实施检修的过程中,如果高压输电线路的负荷比较低的话,故障部位的发热现象就会不太明显,进而容易导致漏判或者是误判情况的发生。
(四)同类情况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一般是对在同一回路,运行环境相同的两个同型号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施比较,进而准确判断相应的设备故障。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对三相设备的故障检测上时,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内同时发生了热故障的话,就容易发生误判或者是漏判现象。所以,同类比较法通常会在判断分析电流或电压致热设备的故障问题时运用到。
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供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乎人们的日常用电质量及电力企业信誉和发展。电力企业要认识到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和检修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做好基础工程和架线工程的施工工作,并依据具体情况,采用热图谱式分析法、相对温差判断法、表面温度判断法、同类情况比较法等开展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南亚轩.浅谈高压输电线路的状态检修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101-102.
[2]黄俊耀.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与技术要点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25(11):169-170.
[3]武天佑.解析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和检修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