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宗县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乡村村镇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村镇优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促进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规划及建设的方案,结合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明确应该采取的优化举措。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村镇规划;建设方案
要通过村镇建设,实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平衡,优化村民生活环境,提升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促进我国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
一、新时期我国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村镇规划方案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村镇规划建设不仅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且要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遵循客观发展规律,才能够确保村镇规划建设的长效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足,对村镇规划的设计方案、方式不合理,不能满足乡村的实际发展需求。此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对需要规划的乡村进行实地的调查,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乡村规划方向和措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村镇规划建设方案可行性较低【2】。
(二)村镇规划建设缺乏完善的管控制度
由于管理观念比较落后,法律意识不足,在村镇规划建设进程中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村镇规划建设行为进行约束,导致出现了很多违规建设,严重影响了村镇规划建设的整体布局。现有的规划管理体制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不符合村镇发展的实际,因此管理效果不佳。由于不同区域的村镇实际情况不同,对村镇建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不能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导致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能真正落实。
(三)土地利用模式与实际需求脱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劳务的农民越来越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对土地的管理和利用不精细。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严重降低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农村生活空间利用率降低,生产方式落后,严重阻碍了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成为村镇规划建设的关键因素【3】。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镇规划与建设方案
(一)坚持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
为了让乡村稳步发展,实现振兴经济的目标,应该积极的重视村镇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相关政策的合理引领下,分类推进具体的工作,保证实现既定的阶段性目标。对于乡村发展阶段,应该做好科学的分析,适当的将其划段落实,保证掌握乡村基本特征,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依照不同村庄的基本情况加以探讨,适当的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逐步推进,明确合理的方针与实践成果,依照科学的思路分类规划、分别建设。
(二)践行持续发展的基本准绳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的强调,应该牢牢记住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节约优先,保护为本的方针,通过绿色可持续的方案确保乡村实现振兴目的。乡村属于多种资源和生态系统集中地区域,应该合理的运用优势资源,确保乡村实现稳定发展的基本目的。农村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百姓的生活环境也可产生具体的作用。在具体的规划建设阶段,应该积极的重视环境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维护,采取治理为先的方针,确保生态环境得以保障,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空间,让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拥有更为明确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
(三)构建科学的村镇保护规划
考虑到村庄中的主要污染源,包含着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因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涉及到多种设施,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应该在村镇规划中,依照污染的情况加以分析,选择适宜的规避方案,保证对江河流域做好统一协调,对生产生活废水进行科学的排放,妥善安置排污点【4】。大气污染问题极易产生较大的危害,考虑到村镇规划的地形以及地势等要素,应该科学的规划村庄的整体布局。比如选择工业用地的时候,应该着重分析风向的问题,应该适当的避开上风口。需要合理的设置垃圾集中处理场,强化村民的防范意识。噪音问题上,应该重视科学合理的建设与规划意图,应该将民居设置于远离噪声源的区域。
(四)积极推进生态村镇建设规划
为了达到理想的结果,应该重视生态产业建设阶段的合理规划,极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需要全面的分析多种因素,比如乡村年轻人多是外出务工,人口多以老年人为主,出现了极为明显的耕地荒置情况。在村镇规划阶段,应该积极的优化农业生产模式,适当的建设农业科技园,保证实现科学化的经营与安置,确保相应的能源及资源合理利用起来。生态旅游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优势,将多种资源整合到一起,保证更好的实现自然资源保育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目的。生态人居的建设也应该积极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起符合绿色生态规划的人居环境,保证更好的利用多元化的资源,确保风能、太阳能等实现优化组合,逐步完善居住区的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主张在建设阶段充分的考虑自然资源的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如田间道路以及污水处理等,需要进行科学化的规范,保证迎合生态建设的实际标准。生态文化的建设是构建生态村镇的关键,应该积极的重视宣传教育,确保农民逐步提升文化意识【5】。
(五)注重基建完善及规划实践
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是确保乡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只有拓宽了对外交往的渠道,才能为经济的进步创造优良的条件。在多种规划同步实施的今天,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应该积极的关注相关设施的完善与优化,保证更好的保障农民生活,促使相关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以交通线路为例,伴随着线路长度的逐步增加,使得村民们获得了足够的便利条件,但是基础设施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相关发展进程。需要在村镇建设阶段,积极的重视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保证将相关的问题妥善的处理并解决,达到相对理想的目的,优化相应的设施,确保巩固已有的建设成果。
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乡村规划和建设的方案,通过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作用,认识到乡村建设的意义,制定出科学的方针,保证更好的维护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达到相对满意的成效,收获既定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通过将这一战略稳步推进,确保相关的工作开展更加的顺畅,达成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涛,袁佳.浙江乡村振兴实践——以泰顺筱村镇东洋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为例[J].四川水泥,2020(04):58.
[2]杨成栋,李长奇,王小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性村镇规划初探——以安徽省霍山县某镇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16-20.
[3]毛克明,刘世宝,陈海洪,陈益康,刘超锋,蓝晶菁.乡村振兴战略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实践研究——以浙江省景宁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9,31(08):209-210.
[4]刘红光,吴未,胡畔.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类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与课程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03):88-97.
[5]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04):17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