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水利工作站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要:在农田水利领域工程实践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如喷灌、滴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等。根据农业灌溉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型、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和灌溉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的增产增收,使得种植户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有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当下的灌溉技术因为水资源输送配套设备的不健全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因此,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开始逐渐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匮乏的问题逐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解决,农业生产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的推动。农业生产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质量、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实际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特点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运用。
1 重要性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70%,但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使得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仅有30%~40%左右,加之,我国水资源本身就紧缺,这给农业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是非常有用的。有研究通过在3600亩的园区内建设了1.2亩地下管道,对园区内的树木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每年每亩可以节水130立方以上,大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高效节水技术虽然能有效地减少水源的使用,但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第一,地理位置,存在农田与水资源矛盾的问题,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农田少;第二,环境因素,受温度、气候以及降水量的影响,灌溉过程水蒸气蒸发速度快,需要多次灌溉才能有预期的效果;第三,人为破坏,工作人员节水意识淡薄,即使采用了高效节水技术,节水工作仍没有成效。
2 存在的问题
(1)节水灌溉工程的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国内部分农业区域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缺少资金支持,无法配置全套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果。部分区域设备相对齐全,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老化现象,未能及时更换,导致许多问题产生。(2)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布局不尽科学。部分地区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时过度重视技术优势,前期投入较高但后期利用率较低,产生了设计与布局不适合的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农田突出缺陷。某些地区虽然拥有地势优势,但设计人员却忽略了农田的实际灌溉需要,仅凭经验进行设计,从而造成灌溉布局不尽科学合理。
3 现代化高效节水技术
3.1 微灌
微灌即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与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全面积湿润的灌溉相比,微灌只以少量的水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因此又叫局部灌溉。按灌水时水流出流方式的不同,微灌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小管出流、涌泉灌等,其中滴灌应用最为广泛。滴灌就是利用直径 10mm 左右的小塑料管将水送至作物根部附近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具有精细化特点,并且可以和施肥结合在一起,是干旱地区最为有效的灌溉方式,它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灌溉效率,也能够最大化地节约水资源,实现增产与节水的双重目标。
3.2 喷灌式
喷灌式节水技术主要是利用喷灌机,通过它的机械作用来达到节水的作用,一般用于大面积的农田。
该技术原理是喷灌机运行时产生压力,对水加压,从而使获得压力的水通过管道喷洒到农作物上。喷灌式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管理,仅需要在灌溉工作时移动喷灌机,灌溉路线可以根据灌溉情况自由调整,节水效果明显,与大水漫灌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但是,如果采用喷灌式技术作业时遇上大风天气,容易出现喷洒不均匀,水蒸汽蒸发速度变快的问题。
3.3 渠道防渗技术
水的输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只有做好防渗工作才能够真正起到节约用水,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的作用,保障农田能够得到水资源的灌溉与滋润。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传输渠道都会采用石块以及防渗材料来进行建设,通过混凝凝土的利用能够有效避免水被蒸发,因此会设置U型的混凝土渠道,将水的传送容量扩大,控制过水断面,促使灌溉效率得以提升。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砌石以及混凝土防渗板下铺设一些聚苯二烯泡沫塑料板,防水以及保湿效果良好,对年来渠道防渗难以抵御冻害的问题被得到有效的应对。
4 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运用的措施
4.1 对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进行控制
挖土成渠是传统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灌溉的主要方式,通过引导将水资源知识输送往农田,若没有对渠道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出现严重的水资源蒸发以及渗漏的问题,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这种传统模式下的灌溉方式真正只能利用到百分之六十的水分对农田进行灌溉,水资源损失十分严重。因此,在进行水资源输送的过程中,应当对输送过程中水资源损失的情况进行控制,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应当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布设防渗型输送管道,对管道渗漏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最大程度控制水资源的流失,灌溉成本得以控制,灌溉效率得以提升。
4.2 强化节水灌溉的管理水平
想要更好地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运营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而且也要重视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发挥持续性的效果。所以不单单要重视眼前的效果,也要重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营,更要重视其对节水灌溉的管理。只有科学有效地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管理,才能够优化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情况,也能促进农田水利工程领域的稳步发展,进而更为有效地为节水灌溉发展提供良好依据。因此在实际中应重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针对当地农作物结构、土壤的条件和地域环境等进行全面考察,为节水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真正满足因地制宜的要求,进而为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提升节水工程整体质量,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强化灌溉工作的节能和可操作的优势,进而更好地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最后,必须要强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并落实日常维护工作,提升整体应用的效果,对整体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以此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营能够满足持续发展的效果。
4.3 建立节水灌溉的网络体系
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本地农田水利工程结合,利用有关软件、远程连接、供电系统以及物联网网络等构建出节水灌溉体系,配置整套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在增强节水功能的同时提高节水效率。其次,细化系统网络,利用建设有关控制区、检测区以及采集区的方式,了解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利用监控系统及时传递农田墒情,运用智能技术远程操控节水灌溉体系。
结束语
高效节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使得该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的节水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农田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保证节水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献:
[1] 王学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162.
[2] 王朝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