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确保人的生命安全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龙景刚
[导读] 摘要: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
        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对人生命权的维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员工作为最积极的因素,他们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管理者。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不能忽略员工作为社会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需要,不能忽视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主观能动作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首先是要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人身安全与经济利益或其他的安全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人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证人的安全,要把握住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七个关键。
        关键词:生命安全:安全管理
        一、建立“以人为本” 的理念
        安全管理,首先要管人,最根本的也是人。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即使有更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更好的安全设施也不能确保安全生产。建筑施工行业特点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性大,多为露天作业、高处作业,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尚随着工程的进度变化而变化,这些都给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不稳定因素,确保对安全生产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安全生产需要诸多因素的协调才能实现,而在众多的因素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意识、行为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随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人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可以主动避险和自防,主动排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纵观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人为的,即使是意外事故,如果对其偶然性也有相应的预防措施,也完全可以避免。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安全管理制度能否执行到位,安全工作举措能否推开,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各级领导要把安全工作当作重点工作,首先是提高认识,在安全认识上一定要“小题大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注重细节,要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上,不给安全工作中的“小事”以生存的土壤。二是对安全工作要投入足够的精力,要保持务实的作风,要形成真抓实干的安全管理作风,不能做“甩手掌柜”,要亲自坐阵抓安全,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批阅安全生产文件、主持安全生产会议,组织布置重大安全活动,及时解决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领导不能“挂虚名”,要亲自出征,对重要安全检查、重大安全隐患处理要亲自参加组织,要做到靠前指挥,亲临现场,责任到位。
        三、落实安全责任制是保证
        安全责任制关键要落实到位,落实到生产建设中,落实到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安全管理要渗透到每个环节、每个人。核心在主要负责人。公司各级主要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各分管副职、各部门、各岗位的领导,必须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承担安全责任。只有各级领导的工作到位,职工才能尽职尽责;只有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安全才有保证。每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和落实自上而下的安全责任体系,保障生产安全和企业安全。要进一步健全科学规范的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实行重奖重罚。要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强化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要转变工作作风,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倾向,把工作重心放在生产一线。要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抓安全,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人,落实到位。
        四、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是核心
        现场安全管理关键是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据统计,90%以上事故发生在生产作业现场,70%以上事故是由于职工违章作业和思想麻痹所造成的。抓安全只有把目光盯在现场安全管理上,才是最有效的安全可控手段,要以习惯性违章为突破口,强化职工的安全行为。

每项工程开工前,各级安全负责人要做到对职工状态心中有数,对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每项工作进行危险点分析、审核安全措施等。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程序卡,使每个作业环节都尽可能合理、科学,杜绝现场“三违”行为的发生。要以强化现场管理为核心,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重心下移,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五、加强软硬件建设是根本
        加强软硬件建设关键要舍得投资。所谓软件主要指人,文化素质低的群体,一般是事故多发的高危群体。因此,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首先要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技能为内容,对职工进行技术和技能培训,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四个环节,以达到培训效果。二是坚持教育做到警钟长鸣,把企业的安全形势、安全管理措施、上级的安全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传达贯彻到职工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领导及管理人员要多深入一线参加安全学习,营造学安全抓安全的氛围,提高职工安全学习的主动性,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境界。
        硬件主要指物,从最基础的劳保用品开始,安全帽、工作服、绝缘鞋、安全带、脚扣及其他安全防护设施、工器具,一定要保证质量合格、按规定保管、定期进行检测试验,确保合格。对老化、失修、淘汰的设备,及时消缺或更新、改造,使生产的硬件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各种安全标识齐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六、安全工作的主阵地是班组
        施工班组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班组的安全工作是企业安全工作的落脚点。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企业中所发生的事故有90%发生在班组,班组中有80%的事故是由“三违”现象引起的,由于基层班组是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多发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班组的安全工作,把加强班组安全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要狠抓班组的反习惯性违章工作,要结合班组的工作实际及易发生习惯性违章的环节,认真统计分析班组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制定出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实施细则,让职工进行学习讨论。其次,要完善实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认真做好现场作业危险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和预控工作。同时,要把未遂当已遂对待,对班组中出现的未遂和异常,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组织分析并吸取教训,制订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完成整改措施。
        七、安全文化的建设是根本出路
        安全工作关键在人,理念又决定着人的行为。通过本人多年的安全生管理思考,我感到:技术的措施是实现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的措施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许多企业当前的安全生产,仍然处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为此,构建安全文化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提上议事日程。实践也证明,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总之,安全管理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在安全管理中,我们既要强调刚性管理,即制度约束和必要的教育、处罚等,也要重视柔性管理,即注重情感的投入,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职工,在工作中要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关心职工的生活,建立与职工沟通的桥梁,领导要带头重视安全,以身作则,努力创建关爱生命、关心职工的工作氛围,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层次和本质,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和工作氛围,这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吴飞,浅谈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教育为先,建筑与文化,2013(12),109。
        [2]杜奇伟,论人的自身建设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武汉建设安全论文集,2008,204—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