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资”管理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刘敏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三资”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规范和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又出现了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办事处财政经济服务中心  山东聊城  252036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三资”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规范和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又出现了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三资”管理;农村经济;发展
        1 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农民观念较为陈旧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三资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是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因为政府没有对农民起到引导作用,政府部门对“三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积极推动并不断完善“三资”管理体系,使得“三资”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在进行资产、资金、资源上报的时候,会受到传统的“财不外露”理念影响,使村干部在进行信息整理过程中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管理工作开展。
        1.2 “三资”管理制度不全面
        农村在“三资”管理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农业各部门机构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实现村账镇代管的要求。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存在大量的票据审核不严格、手续不齐全、罗列白条等情况,此外部分农村的支出票据没有正式发票,工程款等超过5000元的资产也没有转账记录。农村“三资”台账不规范,农村的台账基本只有简单的记录,没有做到文字版与电子版同步记录的要求,甚至台账存在丢失破损等情况,使信息不完整。
        1.3 产权归属不明确
        农村存在着产权归属不明确,资产清查不到位等问题。由于农村管理部门没有起到统筹兼顾的管理作用,农村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农民对农民拥有的合法权益和集体收益不够重视,再加上农村历史遗留问题多,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复杂,所以在很多产权归属方面很难做到准确无误,管理的效果也不佳。
        1.4 农村“三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村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三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三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存在不足,很多农村没有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工作,没有专门的“三资”管理工作地点,没有专业的资料储存室。因为这些“三资”管理的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农村想要开展“三资”管理工作自然也会受到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村需要加强“三资”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提供保障。
        2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策略
        2.1 建立健全“三资”管理机制与制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新时期农村“三资”管理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专门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划分管理部门设置以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能,完善建立“三资”管理组织架构如财务部门、监察部门、纪检部门等,并对管理人员的社会身份进行严格的限制,将钱权责任明确划分,从源头处杜绝出现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在这一机制建立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应根据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合理构建管理方案。
        在合理的管理机制下,管理者应积极制定行之有效、详细明确的管理规定,促使“三资”管理工作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促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规范、合理配置,台账信息公开透明,在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切实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村镇集体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另外应对各级报账人员的任职要求、工作规范、考核标准、权力责任等进行明确的要求与规定,从而促使账目信息的统计与收集效率得到提高、质量得到保障,减少账目错漏等情况的发生。


        2.2 建立“三资”管理监督系统
        政府应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建立起完善的“三资”管理监督系统,对相关管理工作实施全面的经济审计与监督,通过不定期组织财务审计活动的形式,并及时处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项问题,从而对“三资”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形成约束。针对这一举措,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专门的“三资”项目管理监察组,负责监管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所有招商项目,及时发现资源不合理开发及资金使用混乱的现象,从而为“三资”财政工作紧紧围绕民生保驾护航,确保经济发展公开透明。同时应在监督系统建立过程中完善农村经济的审计档案,令相关审计效果产生长久效应,并为未来审计工作的优化升级提供基础。
        监督部门应完善农村经济财务监督制度,对村级管理干部实行严格的考核,并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机制,规范交易流程和管理,使得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更加透明公开。可以通过加强“三资”管理中财务审核力度,严格审验收支凭证、对产权交易手续错误或凭证不合格的现象予以驳回,并要求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更正,从而有效规避农村经济活动中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等情况的发生。
        2.3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
        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与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农村“三资”管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确保相关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政府部门应积极对“三资”管理工作进行宣传,令各级管理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摆正管理身份,切实完成组织上安排的各项管理任务,并能积极弥补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自觉丰富自身管理知识与管理方法的积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投身于基层,为乡镇农民讲解农村“三资”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对提高其经济利益的积极作用,从而切实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为相关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提供前提条件。当前各村镇间皆有设置政策宣传的广播系统,相关人员可借助这一工具对“三资”管理政策与办法进行实时宣传,潜移默化的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
        另外应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工作培训,使其知悉相关管理规定、制度,并熟练掌握相关管理工作的管理流程和操作方法,必要时应吸纳高素质、高标准的管理人才加入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中来,加强“三资”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2.4 提高“三资”信息化管理程度
        为有效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完善相关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对优越的工作场所,配备齐全信息化管理工具,以此从硬件设施建设层面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应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建立起“三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相关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三资”管理全过程科学合理的向着信息化管理靠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够优化管理流程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在村-镇-乡管理体系中实现网络化管理,能够使管理工作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网络报账记账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实时数据分析结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三资”财务监管的效率。2017年9月,某镇在该镇社保大厅安装并投入使用了农村“三资”信息查询系统,在这一管理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农民只需在社保大厅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完成手机APP的注册,即可在手机上实时查询所在村的集体财务信息。这一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不仅优化了该镇“三资”管理的流程,也实现了村民、监督部门对相关管理工作的实时监督,为该镇经济活动的开展扫清障碍,从而确保相关工作透明化,进一步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结束语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工作,而“三资”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必须把精力统一到中央的农村工作精神上来,齐抓共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好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好务。
        参考文献
        [1]范丽丽.新时期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的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9):20-21.
        [2]高雅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J].吉林农业,2018,(2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