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对于建筑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上,常常会有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情况,使建筑的抗震性、抗压性以及稳定性等性能降低,进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都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解决对策
引言
混凝土作为一种价格适合、操作简单以及使用频繁的材料,在建筑企业中被广泛使用,同时如果建筑企业一旦着火就容易引起较大的损失与恐慌,而混凝土具有很好的防火功能。但是虽然混凝土具有如此多优点,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裂缝等情况,使得建筑出现不牢固、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时长以及对使用者心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下文主要描述了如何控制施工以及分析了怎么避免出现裂缝的问题。
1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不良影响
裂缝问题一旦出现,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在具体运行和应用时间的延长和建筑投入应用后的逐步损耗,裂缝问题的严重程度会越来越高,除了混凝土的自然裂缝外,如果由于施工建设因素造成了裂缝问题,当这种问题的严重程度越来越高,则整体建筑结构的内定性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无论是在影响范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方面,都是非常高的。
2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2.1设计欠缺合理性
对国内现在投用的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混凝土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较为常见,在设计实践中很多人员并没有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针对裂缝宽度的设计,并没有做到精确把控,增加了建筑混凝结构裂缝发生的概率。很多设计人员实践中因为没有加强混凝土结构类型的防控,很可能导致设计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影响建筑体的承载性能,必然会增加混凝土结构裂缝发生的风险。
2.2原材料质量原因
建筑物的材料如果使用不当,或者水泥和粗细骨料的配比不合理,或者说材料的本身的品质不符合要求,这都容易产生裂缝。在施工中我们发现,有些骨料和水泥含有有害的物质,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很多情况都是由于材料的不合格,或者添加剂使用欠妥、酸碱物质相互反应以及钢筋结构的性能限制等,这些皆容易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工程质量选料第一。
2.3混凝土运输及养护不当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分层和离析的影响。此时,应该对混凝土进行第二次混合,然后在指定位置运行斜率测试,如果斜率标准不符合标准,那么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使用混凝土后的养护方法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质,通常用草帘或布袋覆盖以进行护理。如果无法实现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那么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纹。此外,不能随时洒水或浇水过程不均匀,不能保证混凝土中的水分,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2.4混凝土温度
温度导致混凝土的裂缝现象不容易出现,主要是因为室外温度的变化,该温度差具有两个方面,一是昼夜温差,二是季节性的温差。这两种温差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例如,某些项目的工期相对较长,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并不能及时改变混凝土的状态和维护程序,并且混凝土是裸露在外的。另外,从混凝土外层释放的热量与从水泥释放的热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温度较高,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
3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解决对策
3.1完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在设计混凝土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或规避结构断面形成突变现象而引起应力集中的情况。
若发现混凝土结构或造型欠缺合理性,应及时实施补救或加强措施予以处理。混凝土收缩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以上情况,可以把适量膨胀剂掺合到混凝土中,以实现对混凝土收缩情况的有效代偿,其有益于降低结构裂缝发生的风险。在具体设计中,若发现工民建高度>45m,则建议在混凝土结构中间位置规划后浇带,并把数量适宜的加强钢筋安置于后浇带两端,其目的是减少温度变化及应力不均对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形成的影响,降低结构裂缝发生的概率。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石等,并确保其含泥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在在选择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级别时,应充分结合混凝土结构的现实要求及其所在环境条件,最好不选用高强度水泥材料。为最大限度的优化工民建施工设计工作质量,要求有关人员一定要确立质控意识,真正认识到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必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技能水平,探析诱发结构裂缝的主要因素,在设计环节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完善工程设计效果。
3.2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严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护不充分的水泥,使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选用质地比较坚硬以及表面粗糙的粗骨料,使得孔隙率较小以及级配良好,从而确保混凝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碱性反应进行抵抗,进而避免混凝土中的粘土含量以及有害物质含量过高。此外,还需要适当地添加一些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3.3做好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浇水养护,因为混凝土成型时会产生热量,浇水会降低温度,缩小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首先要降低温差,在混凝土上,覆盖保温材料,然后再进行浇水作业,严防混凝土温度突然的发生变化,从而对混凝土的强度失去保证;减低温差可以缓冲混凝土材料的干裂,一般而言,我们必须在一日之内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超过24个小时以后,就错过了最佳的养护时期,而在这个工作日之内,又分为几个时期:在最早的八个小时左右,需要通过胶水降低混凝土的温度,而后的十几个小时之内,则相对应的降低浇水量,不要让水分产生过多,否则,混凝土在释放热量过程中,容易形成气泡。
3.4合理控制建筑混凝土的温度
根据建筑施工区域的不同,早晚之间会有温差,并且某些区域比较明显,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如果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很大,也会产生裂缝。为了加强对这种现象的预防,减少裂缝的形成并最小化室内外的温度变化,应减小热区混凝土的厚度。另外,为了降低材料的温度,应采取降温方式降低材料温度,使混凝土成形。可以采用浇筑冷却结构方法,将冷水倒入温度过高的区域,从而减少阳光带来的热量,抑制物料温度的上升。在室内,可以将冷凝器管连接到管的冷却壁上。在温度突然变化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保护,以减少温度快速变化引起的永久磨损。因此,有必要对温度变化问题进行最终分析,以根据每个区域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建筑施工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中如果出现了有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就会降低建筑工程的防水性、抗压性等等基本性能,进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都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原材料规格以及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控制、管理整个的建筑施工过程和工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好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莎莎,谢芳.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6):28-29.
[2]蔡杰龙,张君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问题探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4):6-9.
[3]邱林锋,钱野.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裂缝控制及后期修复措施[J].四川建材,2019,45(12):118-119.
[4]梁宇.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8):11-12.
[5]何庆姝.桥梁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