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余志叶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更加符合施工进度要求。
        浙江金穗幕墙装饰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更加符合施工进度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规范工程施工手段,提升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条件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且城市化程度稳步提高。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建筑物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质量需要得以提高的原因。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可以提高中国建筑的总体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1 建筑主体结构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建筑主体结构占据重要位置,其关乎着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和功能。近些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了建筑功能多样性,随之主体结构形式也愈发多样,在实际施工中,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为了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单位一定要给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高度重视,通过应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与手段来进行主体施工,保证其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 所谓建筑主体结构指是指建筑地基之上的部分,地基是承受建筑荷载的主要部分,在具体施工中,一定要保证建筑地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保障地基能够完全承受建筑整体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建筑地基,其二是建筑主体结构,所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和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关乎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2 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开始前,先对绑扎地点进行清扫,同时将梁、柱结构的边线和洞口线,以及钢筋的分布线都弹设好。
        2.1.1 柱钢筋绑扎
        将柱结构的边线弹设好之后,对主筋进行清理,清除污垢,然后以定距框为依据对插筋进行调直。在绑扎箍筋的过程中,应先将该层上的箍筋均套在插筋上,再对柱的竖向钢筋进行连接,连接接头处根据设计要求分错。完成对接头的检查验收,且确认合格后,在竖筋上准确标出箍筋之间的距离,最后对箍筋和主筋进行绑扎即可。箍筋的接头需要在柱的竖向进行交错布置,使箍筋和竖筋始终保持垂直。在封模之前,应在箍筋上对砂浆垫块进行绑扎,由此对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
        2.1.2 梁钢筋绑扎
        将梁底部的模板安装到位且检查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绑扎。在绑扎梁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以梁底模作为工作平台,当主梁和次梁的钢筋配合绑扎时,应注意主梁和次梁所在问题。一般先将箍筋排好,再将架立筋穿好,最后对主筋进行绑扎。对于箍筋加密区,需根据设计提出的间隔距离进行加密,连接的接头需在梁中进行交错绑扎。梁的具体位置应准确无误,同时对标高予以严格控制,特别要注意交接部位箍筋之间的距离应进行适当加密,需在绑扎之前将柱箍套在竖筋,将梁的钢筋都穿好后进行绑扎。


        2.1.3 板钢筋绑扎
        板钢筋采用搭接的方法绑扎,同时按照设计与规范提出的要求对接头进行分错。首先,在板模表面将底筋之间的距离排好,并做好相应的标记,然后对底筋进行绑扎,横向与纵向钢筋应保持垂直,在绑扎开始前需确定长、短方向筋之间位置关系,在负弯矩筋所在位置用专门的小马凳筋按照1m 的间隔距离进行可靠支撑与绑扎,保证负弯矩筋所在位置的准确性。对楼板上的面筋进行绑扎时,需要对外围的钢筋进行满扎,而对其它点进行跳扎。如果是双向板或者是负筋,则也要进行满扎;在板上的开洞部位,需按照要求对加强筋进行绑扎;将钢筋绑扎好以后,需在底层筋上将垫块放置好,使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为避免浇筑施工中对板筋造成踩踏,应设置好钢筋撑铁。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若想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选取恰当的混凝土搅拌站十分关键,且要一一明确混凝土强度、添加剂类型以及粗集料粒径等指标。其中,在对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以前,要全面检测预拌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在具体试验中一般应用的是双控标准,通俗地说就是供需方均依据对应的标准来进行取样试验。且在具体施工中,无论是建筑地上工程,还是建筑地下工程,均需要应用泵送混凝土浇筑的手段。与混凝土工程息息相关的内容有以下三点。(1)底板浇筑。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若是在底板上平铺混凝土管道,则需要应用边浇筑边拆管的办法进行。且在混凝土具体浇筑中,通常会使用自流斜面分层法,实现一次到顶。其中,每个施工面均需要分前、中、后这三方面振捣混凝土,做到边浇筑边抹平地板。具体的厚度和标高等信息,还要通过应用水准仪展开定点测评,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且在具体施工中,还要应用小白线对板面标高进行合理控制,起到平等表面的作用。(2)墙体浇筑。在对建筑墙体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通常要从墙体的一侧开始,应用循环浇筑的办法展开。且每次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不能高于 1200mm。只有等到前一次的混凝土浇筑停止后,才可以继续进行浇筑工作。其在终凝混凝土以前,还需拉线抹平混凝土的上端,以保证混凝土的凝聚性。对于附着在模板或是钢筋上的混凝土浆,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将其清理掉。(3)顶板浇筑。和建筑墙体混凝土浇筑的顺序相同,建筑顶板的混凝土也要从一侧开始进行浇筑。但在顶板混凝土具体浇筑时,还要保证抹平与振捣工作做到位,利用赶浆法来浇筑。
        2.3 模板工程的施工
        模板工程的施工,是为了保持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而采取的施工手段。在模板施工中,要注意模板的材料以及模板本身的质量,一旦模板不能够起到预想的支护作用,模板的应用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会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状况。一般情况下模板施工,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位置,选择不同的模板材料。对于柱体,通常采用钢质材料;对于构造柱则采用竹木模板;对于梁体和屋面等应采用竹胶板。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支设和拆除上,其中,模板的支设或搭建的过程中,要使低端平齐,防止混凝土出现流失现象。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当混凝土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一半,则可进行大部分模板的拆除工作,当混凝土强度完全符合标准,且在确保不会使混凝土的边角和棱等受到损伤后,才能将模板进行完全拆除。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非常重要,这项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了大量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对工作人员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保证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有效落实,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效果,为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3):171+173.
        [2]李杰.房建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8):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