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 何述科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何述科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道路桥梁是重要交通设施,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
        身份证号码:45222919840620XXXX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道路桥梁是重要交通设施,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软土地基是道路桥梁建设期间重大安全隐患,如果在道路桥梁建设期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性能及安全属性。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要适时加大软土地基管控的力度,通过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分析,了解当前软土地基对于道桥主体构造的重要影响,软土地基建设方案影响的主要因素,制定道路桥梁建设期间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有效性分析方案,更好地保证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品质。
        关键词:道桥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案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桥梁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但是软土地基的出现一定程度制约着道路桥梁工程的顺利施工,还会为工程带来一定的施工风险,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掌控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从而保证施工质量,促使道路桥梁施工稳健发展。
        1道桥工程中不处理软土地基的危害
        首先,软土地基容易引发沉降问题。一旦降雨量较大,或者在较深处的地下水渗透作用下,质地较为松散的地基很可能出现沉降的情况。地基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地基不稳,其支撑效果将大打折扣,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稳固性,甚至造成道桥的坍塌。其次,从桥梁的压实度角度来看,软土主要结构是松散的砂石,土层稳定性十分不可靠。在道桥施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地基的压实。基于软土地基的组成特性,压实工作难以进行。此外,相比于其他正常的地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要大得多。道桥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在降雨量充沛的季节,桥梁受到雨水的冲刷和侵蚀,这显然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最后,目前阶段,道桥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施工材料是沥青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本身具有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软土地基的成分结构也容易改变,桥梁道路表面容易出现硬化的情况,使得质量验收不合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2.1利用复合地基的形式加强承载能力
        复合地基是当前软土地质经常会用到的方式之一,在土层中掺合相应粒料的形式制作成桩体,起到压缩空间、改善土质的目的,村顶设置一定厚度的粒料,使桩的荷载变得均匀,常见的桩体有CFG桩、挤密桩等。
        2.2高强度的夯实技术
        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施中,施工单位可以应用高强度的夯实施工技术对存在的地基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施工单位还应该应用强度较低的施压管理方法夯实地基,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应用强度低的施压技术不能有效增强整体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对后期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没有帮助,所以施工单位应该应用高强度夯实技术,目的是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该项技术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夯实设备,聘请能独立操作夯实设备的技术人员,但是施工单位在应用高强度的夯实技术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展软土地基处理工作耗费的施工时间较长,施工工程量较大,整体施工成本随着施工作业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所以施工单位要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之前先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状况,保证后期应用高强度夯实基础处理地基以及提高地基处理的效果。此外,施工单位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检查地基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以此提高整体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为行车和行人提供安全保障。最后,施工单位应当积极研究市场上处理软土路基的相关技术,并与外部的设计单位合作,借助设计单位的专业设计技术设计出处理软土路基的技术方案。


        2.3注重提高软土地基表面处理技术
        在处理软土基层的表层时,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多种处理方法来处理软土基层的表层,以使每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并提高施工水平。首先,建筑和技术人员可以在软土中添加添加剂,以改善软土的可压缩性和强度。此外,如果粘性土壤是软土的主要土壤,则使用添加剂可以固化软土并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可以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添加适量的水泥和石灰,改变其强度和压实度,减少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并显着提高其稳定性。其次,道路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挖掘排水渠,并在排水渠中填充可渗透的砾石和碎石,以帮助软土排出水分,从而减少软土的水分含量。另外,施工人员可以将无纺布和土工布放在柔软的地面上,既可以满足软土的充填负荷,增强软土的承载力,又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避免了沉降现象。最后,当软土层很薄且含水量很大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砂垫层法来建造软土。将砂垫层放置在软土地基的表面上,改善软土地基的排水性和稳定性,以满足道路施工的特定条件并确保路基的整体质量。
        2.4土层置换法
        在软土地基置换法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结构承受力,采用抗压稳定性能相对较高的土壤对软土进行替代,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整体抗压强度。此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软土埋深不超过3m的路段,而且局部埋深不超过6m的半填半挖路段和山间洼地路段比较适合。根据设计要求,将原地面下某深度内的地基土进行彻底挖除,并且换填材料,分层仅填筑和压实,直至设计压实度。其中,填料的分层松铺厚度应当控制在50cm以内,而且其压实度至少90%。在换填区底部位置50cm内换填适量的透水性材料,可选用砂砾或者碎石等;采用隧道出渣、路堑边坡土石方开挖时,应当确保石料风化程度不超标,而且不出现崩解以及可溶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进行逐段开挖,然后逐段填筑,对开挖基坑及时回填并逐层进行碾压作业。挖除的泥炭、软土等可用于绿化,也可以用于中央分隔带建设以及复耕;如果大量闲置,则需将其弃于临时场地。在回填过程中应当确保压实度达标,而且应当与不同填料保持适应。石渣填料应用过程中需控制碾压遍数,压实度以石料间密实度为判定标准,并且按照振动压路机碾压2~6遍为宜;现场碾压后没有明显标高差异为宜,而且压实层顶面应当保持稳定,无轮迹时即可。
        2.5砂垫层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最大的问题就是土质松散,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常常采用铺砂垫的解决方式,加入砂垫层材料,能够显著地提高软土的硬度和支撑能力。砂垫层是一种透水功能优良的施工材料,相当于一层滤水网,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地基内部的水分。但并不是所有软土地基都适合这种方法,只有在土壤层较薄的软土地基上应用这种方法,砂垫层材料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对于那些土壤层较厚的软土地基,铺砂垫层显然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这是由于地基高度不好控制,只会对砂垫层造成浪费。可见,选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要以地基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
        结语
        为了有效地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种细节。在施工之前,设计人员必须结合施工环境,地质因素和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在施工设计阶段,明确施工工艺的选择,并做好应对施工干扰因素的准备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软土地基的排水能力,保证软土地基的总体耐压性,并保证软土地基的质量。在应用桩基技术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的施工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并注意配合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进朝,邓小军.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7(10):44.
        [2]刘杰.道路桥梁施工在软土地基上不均匀沉降的防治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39+41.
        [3]王琦.针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工艺[J].建材与装饰,2017(22):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