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袁萍
[导读] 摘要: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现阶段的建筑行业面临各种严峻的考验,而伴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追求,绿色施工技术成为解决之道。
        身份证号码:13010219930402XXXX
        摘要: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现阶段的建筑行业面临各种严峻的考验,而伴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追求,绿色施工技术成为解决之道。传统的建筑施工总会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脏乱差成为建筑施工之后最容易形成的现象。而将绿色的施工技术引用到现代建筑工程当中,可以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施工对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恶劣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工作人员;环保
        绿色施工是国家近几年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是对城市环保情况的要求,对国家保持绿色生态发展有长远意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在国家推动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认可,并逐年趋热。工作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析,与传统施工技术形成对比,展现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让建筑工程在绿色环保属性下更好的发展。
        1 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情况
        1.1噪音大
        噪音大是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施工情况,这种情况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有发生,对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影响十分巨大,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有数据显示噪音是影响人们生活健康的主要负面因素之一,降低了人们健康生活的水平。噪音对建筑工程周边的环境也会产生影响,在噪音波的破坏下,很多植被、树木、其他建筑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减少了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对城市绿化产生副作用。
        1.2废气排放大
        废气排放大是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施工情况。废气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情况,体现在需要燃烧的材料、燃料、焊接、混合配料等方面上。对于建筑工程中出现的粉尘也是废气排放中的一项。建筑工程垃圾是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影响建筑工程环境恶劣的明显因素,降低了工作人员施工中的健康情况,让周边环境因为废气排放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些植物在这种空气中变得枯萎,减少了植物对空气的过滤性。
        1.3污水量大
        污水量大是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施工情况。建筑工程污水量大是常见的现象,污水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力是严重的,这种污染可以通过土壤渗透到河流、地下水中,对水资源产生污染,有的建筑工程通过污水排放管道将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对河流中的生物循环造成了严重影响[3]。一般建筑工程的工期都不短,长时间产生污水对周边环境中的土壤、植被造成较严重的破坏。
        1.4建筑垃圾多
        建筑垃圾多是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施工情况。也是建筑工程多发的一种情况,很多建筑工程外围都会出现大量的建筑垃圾,好一点的建筑工程会对选择收购建筑垃圾的人员进行建筑垃圾处理,大部分建筑工程会将建筑垃圾长期堆积到建筑工地周边,让其对建筑工程环境造成一定影响[4]。减少了建筑工程的美观度。
        2绿色建筑的理念发展
        有学者曾提出,绿色建筑的基本思想,并不是全新的价值观念。一些朴素的绿色建筑观念贯穿着整个建筑发展史。20世纪中期,在全球环境危机中受绿色运动的影响和推动,许多学者以现代生态与环境的观念重新审视以前对建筑的认识,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解,绿色建筑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20世纪60年代初鲍罗•索勒里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新概念。1969年美国学者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论证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适应”自然的原则。对绿色建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9年英国建筑师戴维•皮尔森提出住宅建筑中要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使用无毒、无污染、可再生的建材和产品,防止污染空气、水、土壤,公众参与设计,利用自然方法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气候等。

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六项原则:节约能源、设计结合气候、能源和材料循环使用、尊重用户、尊重基地环境、整体的设计观。1993年美国出版了《可持续设计指导原则》一书。书中提出了尊重基地生态系统和文化脉络,结合功能需要采用简单的适用技术,针对当地气候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可能使用可更新的地方建筑材料等九项“可持续建筑设计原则”。1993年6月国际建协通过“芝加哥宣言”,宣言中提出:保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资源消耗最小化;降低大气、土壤和水的污染;使建筑物卫生、安全、舒适;提高环境意识五项原则。至今,国际建筑界对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化,绿色建筑的思想观念还在不断地发展。
        3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不同,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具体谈谈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1绿色建筑的能源观是节能与环保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能源对于那些大量使用人工照明和机械空调的建筑意味着生命,而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并且是使之成为制造大气污染的元凶。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3.2技术与形式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
        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环保节能型材料是绿色建筑所必需的,必须对现有建材和技术进行环保、节能评估,提出技术改良、更新措施,使之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日益走向成熟,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将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建筑结构有可能引入有机体的原理,在混凝土中埋设光导纤维,可以经常地监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自我修复混凝土可得到实际应用。无论使用何种技术,绿色建筑总是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生产(Recycle)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目前,绿色建筑意识已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
        4绿色建筑的状况及发展
        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因此,它将会产生极大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探析是时代对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展现了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发展中的技术水平。让绿色施工技术替代建筑工程中常规施工技术,减少建筑工程对能源的消耗,缩短建筑工程成本,约束工作人员技术操作属性。让建筑工程充满绿色环保性能,提高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建筑工程周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健康指数,促进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龙江.简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8, 25(3):195-196.
        [2]苏堪庆.概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8(7):7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