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1500
摘要:目前我国农机化现状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机化发展在面临较大挑战的同时也具备更多的机遇。因此,农机行业应把握机会,战胜困难,在适应经济环境的同时创新农机设备的用途和技术,推动农业机械技术向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本文探讨了农机化现状及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机化现状;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农机化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要不断加强创新,并保证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而不考虑后果。因此,合理的规划与质量检测都是必要的,而且在农机化发展道路上我国应投入更多的支持。
1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
1.1发展速度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机械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发展速度看,主要体现在水稻种植、玉米收获、油菜收获等几方面。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机械化种植水稻技术平均每年上涨幅度为6%~7%,其中最明显的要数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技术水平,可以达到10%的增长速度。而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更是在我国遥遥领先,平均已超过我国总增长点的95%左右,就连南方低缓丘陵地区的水稻收获机械水平也已经超过了70%。同样在玉米收获方面,机械技术也收获颇丰。由于东北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量基地,所以近年来,其机械水平可达到每年16%的增长速度。以往南方油菜收获量不是很客观,随着这几年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其技术水平也可持续每年4%左右上涨,可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1.2装备结构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改革,使得种植业机械设备在区域上分布得到了和理性发展。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国家在耕地面积及补贴力度都加大了砝码,将平原地区一些功能单一的小型机械设备全部转变成大中型、多功能的生产工具。如:拖拉机、收割机、耕地机等设备其二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复杂,传统的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只能依靠人工力量生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拖延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与机械设备的有效融合,创新出了针对丘陵地区的生产工具,如:微耕机、耕整机、割晒机等,完全填补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空白。由此可见,我国农机装备结构正在向两极化的事态发展,有效的完善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缺失,将大中型生产工具作为平原地区最佳的机械助手,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1.3产业环节
尽管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具体到粮棉油作物的生产机械目标,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和完善。经过对我国主要粮棉油作物播种机械水平的调研发现,除了玉米、水稻这种大型农作物的收获机械水平较高,像棉花、甘蔗、茶叶、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水平都处在极其低下的状态,甚至低于10%的增长。因此从产业环节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全面稳固农业生产建设。
1.4区域发展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致使西南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等干旱区域的农机化发展与其它区域的发展水平相比差异很大,尤其是播种环节方面机械水平,正在以每年下降的趋势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区域土质属于黄土、沙土特性,水资源极其缺乏,再加上风沙气候的影响,致使土质干旱,农作物生产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受区域不平衡制约较为明显,延缓了整体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2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趋势
2.1应用农业传感器技术
要想真正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首先必须能够实时地监测农业装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改善,其次是能够准确地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活动和性状,因此应用农业专用的传感器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
实验证明,农业传感器的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如采用谷物湿度传感器对谷物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控;采用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测量粮食烘干和储存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等等。
2.2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装备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将能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微型化芯片的出现也为农机产品实现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可能。例如在农机装备上安装电子监控装置,农民就可以实时掌握装备的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可以即时进行调整,提高作业质量。我国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完善,农业装备也能更好地适应灰尘、潮湿以及噪音等不利环境,可靠性和耐久性会显著提升。
2.3农用机器人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实例,农用机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以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高新技术,农业的作业对象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对农用机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将越来越完善。
2.4精准化农业体系的实现
此项内容的核心,旨在及时获取农产品生长性能,掌握并分析影响生长性能的环境因素,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改善措施。就此,主要的支持技术,有智能化农业机械技术、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以及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等。在我国工业上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所以,在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5明确发展目标,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新时代下,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为目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高科技和节能环保的方向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面升级。相关部门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面转型升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高科技的渗透和应用,实现农业机械与信息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融合,逐步实现既具有智能绿色环保功能,又具有机电一体化功能的农业机械化目标。
2.6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新时代下,要建立健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机制,就要结合农机、种植、畜牧、渔业、种业、农产品加工以及科教等方面的要求,全面考虑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研发出合适的农业技术设备。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分析研究当地的农业资源、农艺制度、生产规模以及经济实力等,确保研发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设备真正符合当地条件,从而实现农机农艺融合。
2.7各方面统筹协调,推进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
当前是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占主流的时期,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当下就要从各方面统筹协调,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宜机化”建设,以体现农机下田用得好、效率高的优点,实现全面推进我国山地丘陵因地制宜开展农田“宜机化”的改造。全国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果园、菜园、茶园和设施种养基地建设及改造的“宜机化”标准,推进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应用挖掘、平地、清淤、排灌等农田建设机械和工程技术优势,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宜机化”改造相适应。
总之,为了更好地的稳固我国农业生产在全球经济市场的地位,需要不断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机械生产水平,不断的创新出不受地域限制、功能丰富的农机装备,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有力的推广,使之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我国农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小兰.新形势下乡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
[2]郭旗.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发展趋势研究[J].乡村科技.2016(36)
[3]罗立伟.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发展的重要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