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与技术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邓助严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重要性,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设计原则进行说明,做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与技术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与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东莞市虎门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重要性,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设计原则进行说明,做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与技术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与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填埋技术
        一、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重要性
        2011年3月东莞市城市综合管理局根据东莞市市委、市政府的关于虎门五马、塘厦石潭埔、樟木头樟洋三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的工作部署,并结合三座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发布了《关于印发东莞市虎门、塘厦、樟木头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东莞市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虎门五马、塘厦石潭埔、樟木头樟洋等三座具有代表性的规模较大的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作已纳入了2011年市政府十件实事范畴。要求各地方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十二五”规划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减少二次污染,改善人居条件,促进城市升级。各地方政府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完成系统的建设,规范填埋场的运行管理,使填埋场通过整治后,满足政府要求。
        虎门镇五马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低,投产时间长,到目前为止尚未进行过无害化标准的评价,为响应文件的要求,建设单位特委托我院对该场提出改造方案及措施。东莞市虎门镇五马垃圾填埋场位于东莞市虎门镇大岭山林场夹沟山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于1993年8月启用至今,累计填埋垃圾量约400万吨。目前,实际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填埋场一直采用简易堆放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在填埋场的设计及建设阶段,由于当时国家尚未出台填埋场的设计标准或规范,填埋场并未作标准的防渗措施,防渗系统采用的是较广泛的粘土防渗系统,场内无分区填埋,无填埋气和渗滤液导排及治理设施,因此垃圾填埋场在运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了长期严重影响。2009年底建设单位已在垃圾填埋场实施了填埋气导排、渗滤液导流盲沟、环山截洪沟、垃圾挡坝及边坡修正、复绿等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填埋场基础设施不完善,除在建的填埋气收集系统及填埋气发电厂房外,地磅、检查站、洗车系统、维修车间、供水及消防管理用房、轮班宿舍及渗滤液处理站等均未建设,填埋机械设备仅有机械和运土卡车,缺少环卫型推土机、压实机、装载机、洒水车等基本设备,此外现场缺环境监测设施。
        二、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设计原则
        由于东莞市虎门镇垃圾场规划采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该项目在2012年10月才能投入运行,根据估算旧场最长服务时间只能维持到2012年2月,另外考虑焚烧厂投入使用后飞灰和灰渣的填埋处置问题,故建设单位考虑在旧填埋场的东南侧征地约9.86万m2,作为扩容填埋区用地,一方面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解决焚烧厂投入运行后飞灰和灰渣的填埋处置问题。在进行垃圾填埋场规划设计时,要采取规范原则。①采取实事求是的原则。旧场改造按照Ⅲ级填埋标准,针对性的提出改造方案,同时保持填埋场现有设施的完好高效运作;扩容填埋区按照无害化Ⅰ级填埋场的标准,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因地制宜、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②节约和效率原则。根据填埋场已接近填满封场的实际情况,尽量简化工程措施,节约土地资源和投资规模;扩容填埋区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并优化设计,减少工程量,达到用尽量少的投资达到尽量好的设计与营运效果。采用高维填埋的设计方法,提高库容量和使用年限。采用经济高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提倡渗滤液处理后出水回用,浓缩液则回灌以提高填埋场产气效率。③环保化原则。加强环境监测设施,严密监控地下水免受污染;增加渗滤液填埋气体收集与污染控制设施,防止尘土、臭味扩散的措施。
        经过对国家和省、市对生活垃圾处理政策的研究,以及东莞市虎门镇现有垃圾处理水平的研究,并对东莞市虎门镇生活垃圾的数量、来源、成份及其现行处置情况对环境污染造成影响的调研,东莞市改造和建设虎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集中处理处置城区及周边乡镇的生活垃圾,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需要采用卫生填埋的处理技术,这不仅符合国家建设及环保治理的相关政策,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
        三、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与技术
        旧场无害化改造设计主要分为8个部分,分别是垂直防渗系统、垃圾面整治工程、封场覆盖及绿化系统、地表水排放系统、渗滤液收集排放系统、地下水收集排放系统、填埋气收集排放系统、环境监测系统。


        1、垂直防渗系统。填埋场底部及边坡均已采取粘土防渗,黏土层厚度较大,具有一定的防渗效果。但目前垃圾堆体的高度已超出填埋区周边道路,原有的粘土防渗层基本完全处在垃圾堆体下,因此无论是设想加厚粘土防渗层还是采取HDPE膜做防渗层,都已无实施的条件,且即使在顶部边坡处采取HDPE膜防渗,仍然起不到完整防渗的作用,整个填埋场防渗系统亦达不到无害化填埋场的要求,故本次改造考虑采用垂直防渗,即在垃圾堆体外围下游挡坝处设混凝土连续防渗墙,垂直防渗墙的宽度为0.4m,平均深度约为10~15米,垂直防渗墙长度约为300米。垂直防渗墙从挡坝坝顶一直延伸至地下水岩层。
        2、垃圾面修整工程。目前旧填埋场均采取简易堆填的方式,垃圾边坡比、堆体顶面坡度等不能满足封场技术规程的要求,故需对垃圾面进行修整工作,使其边坡比不大于1:3和垃圾堆体顶面坡度不小于5%。从工程投资方面考虑,目前的填埋阶段有规划进行填埋作业。在垃圾堆体整形作业过程中,挖出的垃圾应及时回填,垃圾堆体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沟坎、空洞等应充填充实。
        3、封场覆盖及绿化系统。旧场封场投影面积约7.6万m2,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填埋场封场必须建立完整的封场覆盖系统,封场覆盖系统自上而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绿化植被层、保护层、排水层、防渗层、填埋气导排层、构建层。绿化植配上考虑栽种生长快、防污染力强的植物。绿化除满足一般的功能外,还要创造一个优雅的环境,又要活泼简洁。
        4、地表水系统。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中关于地表水控制的要求,垃圾堆体体外的地表水不得流入垃圾堆体和渗滤液系统。封场区域雨水通过场内排水沟收集,排入雨水收集系统。本项目旧垃圾填埋场封场顶层覆盖系统的绿化植被层采用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入环场截洪沟然后进入地表水沉淀池后排放。
        5、渗滤液收集系统。目前旧场无渗滤液导排措施,根据场地现状只能考虑在垃圾堆体上增加横向及竖向导排井,同时在挡坝斜坡面增加导排盲沟及管道,将渗滤液输送至渗滤液调节池,然后进入新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6、地下水导排。因旧场在建设初期未进行有效的防渗措施,在填埋场运营过程中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进行垂直防渗后,地下水将与渗滤液汇集于坝内集水井,并输送至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
        7、填埋气收集系统。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由于受生物分解产生气体,在厌氧状态下产生甲烷气,即沼气。沼气不仅为恶臭源,而且还有起火爆炸发生火灾的危险,因此有必要进行收集处理。为阻止填埋场气体(LFG)的直接向上或是通过填埋场周围土壤的侧向和竖向迁移,进而通过扩散进入大气层,在填埋场内一般设有气体控制系统,用以收集场中填埋垃圾所产生的气体,并将其用于生产能量或是在有控条件下放空或燃烧,其目的在于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环境监测系统。为了全面了解垃圾填埋场风场后垃圾分解稳定过程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需进行有效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渗滤液的水质水量,产生的填埋气的成分及气量,地下水的状况,填埋气附近的空气质量。
        四、总结
        我国废物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废物处理会因易于收集和处置而浪费,会导致污染问题更加严重,而城市垃圾问题就更加重要,因此要注意符合国家当前状况进行科学废物处理,垃圾填埋场将长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废物管理形式。
        参考文献
        [1]柳超.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及存在的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210.
        [2]王铁军,尹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J].电子测试,2013(11): 254-255.
        [3]尹学英.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性质及处理技术初探[J].四川环境,2007(06):106-111.
        [4]周华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及处理技术研究[J].居舍,2017(33):90.
        [5]于兆发,闵广山.渗滤液处理技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19):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