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 301700
摘要:高校政治安全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构成部分,理应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征:要坚持中国主流国家安全理念,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借鉴外国文明的政治安全管理成果。以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理论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政治安全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政治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1构建高校政治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政治安全是国家稳定、社会安定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大家在同一政治因素下才会有良好环境的创造,才能营造出高校应有的学术氛围,从而使学校的科研活动、学术研究活动、教学活动等有较好的开展。高校的政治安全管理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一部分,高校是与社会有紧密联系又和社会还尚有脱节的一个人群聚集地,它的政治安全管理建设也是一种创新的社会治理体制,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1.2有助于维护高校政治安全
高校政治安全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是和国家大环境的政治氛围保持一致,而目前高校政治安全管理的现状是:一方面一些高校的管理模式和国家的发展尚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了不同步、不协调的发展趋势。另外一方面,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和相关组织机构对于政治安全教育并不重视,缺乏责任意识,在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相关的科学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不具备紧急处理政治安全的问题能力等,以上这些在高校政治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对高校的政治安全进行规范管理。
2影响高校政治安全形势的因素
2.1美国和西方使领馆的渗透
在全球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便利,高校可以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这样,高校就成为了吸收各种思潮、多元文化的混合体。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其他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强大,他们的使领馆一直以来就有目的和有意识地对中国高校进行思想上的渗透。他们利用高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三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等弊端,对高校学生加紧输出他们的文化从而迫使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2.2“三股极端势力”的影响
“三股极端势力”指的是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这三种势力不被我们国家的主流社会所认可,并且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是一直以来国家建设的大隐患,并且国家在积极地消灭这三股势力。因此,三股势力就会把目标放在高校学生的身上,他们利用高校学生年纪轻,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的缺陷,借助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拉拢和洗脑,对于学生本来的价值观进行抨击,再加上三股势力的一些言行举止具有较大的蒙蔽性和蛊惑性,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3重点人群、身份敏感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校的教学应该在明媚的政治环境下进行,但是一些教师却曲解利用“学术研究无禁区”的口号,公然诋毁党的相关的历史和事迹,进行一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语鼓动。除了这些别有用心的教职人员外,随着现在学术研究的交流范围的逐渐扩大,许多高校和境外的高校的合作交流的机会的增多,一些外来教师在讲学之余擅自进行政治立场的煽动,宣扬其他的政治形势,诋毁我们的政治立场。这种形势的渗透最为可怕,可能会造成师生的信仰危机。
2.4大学生教育管理不当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我国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高校的招生规模也随之变得更大,从而随着学生的增多校园内也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使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频繁,也使得校园内的安全类事件发生的频次变高种类变多。比如:非法集会、上访等政治类事件,联合办学、后勤服务等引发的管理类事件、校园暴力、自杀等治安类事件等,这些事情如果处理不当,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就会威胁高校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3构建高校政治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3.1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政治安全价值观
以师生的健康生存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要以人为本,保障大学生成长成才,使政治安全管理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维持高校安全稳定秩序与切实保障师生民主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发挥民主权利相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运用教育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制手段的关系,这是符合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高校政治安全管理模式的理念。
3.2要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提高“网智”水平,当好“网参”角色,加强“网德”修养,倾听网络声音、汇聚网络智慧,民主、科学决策,完善政策措施;传播先进网络文化,加强管理,趋利避害,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形成积极健康、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要研究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及其它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和民族问题,在高校策划和煽动民族分裂主义,通过宗教渗透西方政治思想,威胁政治安全稳定;近年来,其它非传统安全因素对高校政治安全管理的影响也很大,“非传统政治安全”指的是传统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政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传统政治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如信息安全、环境保护、国际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走私、非法移民、贩毒等日益增长的国际问题及其对国家、社会和高校政治安全的影响,要引起高度重视。
3.3高校政治安全管理的全员参与性、拓展性
高校政治安全管理的全员参与性,是指全校的领导、管理干部、辅导员和全体专兼职教职工,都要广泛参与到高校政治安全管理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而且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机制;高校政治安全管理的时空延续性与拓展性,是指从大学生进校到毕业的所有时间和各个教育教学环节,都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实施和渗透政治安全教育;高校政治安全管理体系的开放性与发展性,是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吸收、借鉴世界文化成果,总结、创建新经验,推进高校政治安全管理建设。
3.4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政治安全的稳定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努力就能够达成的,需要多方面的力量进行协调与配合,需要组建起真正的政治安全稳定的力量队伍,这支力量队伍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辅导员、党团、专业课教师等。教师是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者,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的相关政治立场和对政治的理解,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辅导员政治意识也需要不断提高,党团组织是高校的政治团体,因此党团活动的开展更要注重对政治意识的培养。为了增强这支队伍的能力,使这支队伍发挥更好的作用,高校要定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3.5加强管理教育,建立政治安全研判机制
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稳定就是高校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学生才是高校建设的中心,在和学生进行互动时,教职人员要本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心理,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明白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处理和及时解决。对于一些政治相关的矛盾、比如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对矛盾双方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节,不能只靠一些强制的手段进行处理,这种方式可能会激化矛盾。还有由于高校的成员构成逐渐复杂,因此对于高校各种社团活动和一些人员的聚集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严格限制身份敏感人员对学校各种资源的使用。
4结论
政治安全作为高校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高校的全体成员的踊跃参与,要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价值观念,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唐春林.影响高校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7).
[2]侯靖.谈高校政治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