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星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 314512
摘要:拓展性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这项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做好对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正是因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国家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对小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一、借助定性分析来促进学生拓展性思维培养
在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想要准确解答问题,首先需要小学生能够正确的将题目内容表达出来,通过对题目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性思维非常重要,缺乏这项能力,学生很难称对题目的正确认识,也很难准确的完成题目的解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对数学问题的定性分析来展开对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审题,更加全面的数学问题从而形成解答问题的思路,这对于促进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当学生掌握了这项能力,他们就会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思路,首先思考题目给出的条件,然后结合问题来进行思考,在解答过程中会特别关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在对已知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按照教师的引导,正确解答数学问题。例如你好某单位,要制作一个长方体的宣传物,长10m,宽 5m,高20m,问制作10个需要原材料多少米?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都没有认真阅读题目,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一看到长宽高和长方体,就认为是求面积或体积,以至于忽视了题目中所给出的问题,费了很大劲,尽管计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题目中所给出的问题。这是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借助对问题的定性分析来促进学生拓展性思维培养,如果不注意这一问题将会严重阻碍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首先阅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各种条件,然后真审题根据题目给出的问题来选择计算方法,最后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需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然后展开计算,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他们才能避免在解答问题中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借助对问题的分析来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借助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前的数学教材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设计的题目和教学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出现生病吃药的问题,在生病吃药的过程中,就可以巧妙的将数学知识融入吃药活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缺钙的现象,所以医生都会给学生开一些补钙的药物,医生给A同学开了一瓶钙片,里面一共有180片药,每天早晚各吃1次,每次吃3片,问多少天可以吃完?这一问题就是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因为这道题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解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结合自己吃药的经验,来展开对问题的解答,很多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粗心大意,直接180片除以3来展开计算,得出了错误的答案,关键原因在于受1的误导,没有看到早晚各一次一共是两次,其实对于吃过药的学生而言,他们都能轻易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习惯认真审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对高年段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借助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都有很大帮助。在引导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相关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室的墙壁对学生展开情景教学,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空间概念,因此他们很难对相关问题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好教室四面的墙壁。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粉刷墙壁这一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扮演粉刷匠的角色,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对墙壁面积的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墙壁内容,将门窗等都考虑到其中,在计算出墙壁总面积之后,引导学生在进行下一步运算,将门窗的面积减去,这样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四、利用逆向思维来做好对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一般学生都会利用正向思维来思考和解答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利用逆向思维方式来解答问题,效果会更好,解答过程也会更加简便,所以教师要利用逆向思维来做好对于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喝牛奶为例,由于男生和女生的胃口大小存在差异,所以男生能够一次性喝完一盒牛奶的3/5,而女生大多只能一次性喝完一盒牛奶的2/3,教师可以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男生和女生谁喝剩下的多,对于这一问题,按照传统的正向解题思路,需要首先进行通分,然后进行对比得出答案,尽管这种方式也非常正确,但是计算起来非常繁琐。按照逆向思维来展开分析就更加容易,因为题目问的是男生和女生谁喝剩下的多,所以根据逆向思维,喝的少的自然剩的就多,所以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对喝的数量进行对比,就能轻松得出答案。
结束语:在对小学高年段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展开对题目内容的分析,教会学生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答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少澄. 中高年级小学生数学拓展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8(6).
[2]蒙少果. 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12):413-413.
[3]黄显考.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5, 000(013):P.155-156.
[4]桑文艳. 浅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书文摘, 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