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时颖
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51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0例急诊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急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风险事件;
前言
护理风险管理表示医院在护理时经常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引起风险,严重危害患者与家属,对于以上已发生风险或者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处理,预防风险事件发生,促使医院经济损失降低[1]。急诊患者多为危重症者,护理操作风险大,且节奏快,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当前,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中广泛使用,包括急诊科、手术室,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急诊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中,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为22-56岁(42.98±5.24)岁;骨折患者19例,胸痛患者21例。研究组40例患者中,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23-57岁(42.76±5.09)岁;骨折患者17例,胸痛患者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管理:主要包括遵嘱用药、生命体征监测、及防误吸等。
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分析急诊科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关问题,与万方、知网等数据库的文献资料相结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与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安全方面、法律方面等,提升护理风险意识,定期考核专业知识,采用奖惩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工作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疾病知识,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明确急诊科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提高技能,避免出现护理不当等现象。由管理小组进行授课,讲述急诊科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强调风险防范措施,使得各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在护理工作中游刃有余。制定风险评估预案、风险识别预案,实施风险预防与处理。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受伤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生命体征、受伤程度等,判断、评估患者病情。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分别从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指导等方面进行。当患者在进入医院时,护理人员应当结合其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选择通俗易懂或者专业方式讲述疾病知识,提高疾病认知水平。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心理变化,对于负性情绪应当及时疏导,消除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及家属鼓励与支持,以及安慰指导。此外,加强安全措施管理,室内环境应当保持卫生,在地面上设置防滑标识。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随后,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满分共50分,其中0-35分表示不满意,36-45分表示比较满意,46-50分表示十分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为表达方式,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为表达方式,检验方式为X2检验。差异可见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分析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
表2:满意度情况分析(n/%)
.png)
3 讨论
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高风险护理操作,但以上护理具有明显效果,对患者生命产生积极影响[2]。急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若出现不良反应,将引起家属的不满,继而引起医疗纠纷[3]。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生命时,及时且迅速开展护理操作,并为向患者家属讲述操作原因,在发生风险事故以后,极易引起纠纷。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事件及时和别、评估与处理,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急诊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积极采取预防管理措施,同时加强患者干预,包括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等,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率[4]。本次研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学习,增强护理综合素质,有助于预防护理风险,降低护患纠纷;同时,做好护理风险的健康宣教,加强用药风险教育,确保用药安全;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改善治疗效果。有学者[5]选取急诊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可见,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均证实了急诊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急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患者的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李新文.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9,(12):198.
[2]李凯,黑文静.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母婴世界,2019,(5):215.
[3]范雅蓓.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5):202-203.
[4]潘莉,高变红.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49):221.
[5]韩翠.关于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4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