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新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管理效果会对整个项目建设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现如今,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需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信息化管理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各个行业中,并且促进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文中通过分析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1.1 实现建筑工程数据通信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创建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数据传递至管理系统中,并创建通讯传输方式,使得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之间可进行信息数据交流,提升信息共享性特征。
1.2实现施工现场远程监控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具体包括前端采集、信号传输以及终端制约,要求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类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等制作标签。通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感应技术等准确获取施工现场各类物体的属性,并完成信息数据转换,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将其传输至终端信息系统中。通过利用相关软件,即可对系统所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利用终端显示设备展现出施工现场所采集到的各类信息数据。
1.3实现施工现场虚拟仿真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制定施工方案后,当施工现场发生突发情况时,需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此,可利用信息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虚拟仿真,对多个施工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要求,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
1.4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集成化管理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数字化三维设计时,信息技术为十分重要的基础技术类型。设计人员可利用自动化设计技术实现工程项目设计的网络化以及智能化,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三维设计,即可获得工程项目 3D 模型,并自动生成图形和设计文档。如果建筑工程模型发生变化,则模型中的图形文档等也可进行自动化更新,进而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水平。
2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表现及策略
2.1应用表现
2.1.1 物料管理方面
利用信息技术动态管理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即物料信息分类获取、有效调配。物料采购阶段,参照施工需要和管理规定进行物料采购,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精确核对。例如,某建筑施工企业在物料采购环节有效录入物料信息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考虑物料用量、设计方案、施工场地布设情况等内容,并合理调整采购方案,以此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采购任务。物料投放阶段,在BIM技术辅助下精确定位投放点,确保物料在适宜环境中放置,大大降低物料损耗。性能检测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检测机械设备性能,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否则会留下安全隐患,并极易出现延迟交工、成本增加等现象。
2.1.2工程进度方面
工程进度把控时,凭借信息技术全过程获知施工进度,使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要求相一致,确保整体工程按期竣工,这对企业信誉度提高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有机统一施工进度管理任务与信息技术,具体细化各项进度信息化管理职责,一旦发现缓速施工现象,应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并主动向领导者汇报,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
举例来说,某建筑施工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分解建筑项目结构,通过整体管理刚落节点布设监督各刚落节点的施工进度,对比于人工进度管理法,施工进度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模式更具实用性。进度管理期间,系统自动对比计划进度信息和实际进度信息,经数据差异比较、差值显示为进度施工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使施工任务按时完成。网络化管理平台构建后,信息技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分享数据,经数据分析提高施工效率,使各工序平稳运行,进而真实掌握施工现状。在这一过程中,BIM技术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建筑施工信息分析处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1.3 质量安全方面
施工管理期间,联用信息技术与质量安全标准,即运用信息技术自动监控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环节安全状态,使其达到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将建筑施工风险降到最低。如果信息技术显示结果存在异常,那么管理人员要将质量安全问题具体化,并针对性制定解决措施。如今多数施工企业引用OA系统,以此实现信息化监督管理,引导建筑施工活动有序进行[3]。对比于传统监管手段,OA 系统能够扩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范围,并利用监控探头全面化、细节化分析质量安全情况,确保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循序式提高。
2.1.4合同管理方面
工作人员使用信息技术分类整理、建档存储合同信息,具体来说,预设标准化合同模块,结合具体管理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架构,以便合同管理人员顺利完成合同拟定、合同管理任务。当合同冲突发生后,信息技术通过发挥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功能作用精确定位冲突点,确保冲突解决策略针对性制定,使建筑施工任务又好又快完成。
2.2加强信息管理的数据化
BIM 技术是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起的建筑信息处理手段,相关工作者应该熟练的应用此项技术,用于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性的开展深入研究。总的来讲,在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推进信息元素的数据化,在利用此项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先行分析会对建筑工程造成最大影响的部分,针对性的寻求解决方案,保障有关工作的正常展开。与此同时,在对建筑数据做信息化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人员的主要行为作出规范处理,用于切合发展需要。如果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工程需求存在偏差,则需要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保障其在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性。
2.3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模型
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中,均可应用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可创建集成管理环境,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果,降低施工现场风险发生率,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模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完整性特征。在信息模型中,可对工程项目的 3D几何信息拓扑关系进行准确描述,另外,还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结构类型等设计信息、施工过程中各类资源利用情况、建筑工程安全性、施工材料耐久性等信息数据。2) 关联性特征。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模型中,各类对象均可识别,并且相互关联,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中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图形和文档。另外,在模型的实际应用中,如果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需对某个对象进行调整,则与之相关联的对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可有效提升模型的完整性。3) 信息数据一致性。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模型信息均统一,对于同一个信息数据无需重复输入。在不同施工阶段,可对模型对象进行修改或者扩充,可有效避免发生信息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探究。现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工程项目管理难度逐渐增加,而信息技术具有操作方式便捷、传播速度快等应用优势,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可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创建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施工管理模型,制定建筑工程总体工期规划方案,对施工材料、设备、施工质量、安全、合同等进行有效管理,进而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夏东瑞.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4):131-132.
[2]袁俊.探究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9(24):77.
[3]张雷.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J].门窗,2019(2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