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张科凤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张科凤
[导读] 摘要:本文以BIM在建设工作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项目造价管理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BIM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功能特点,通过分析造价管理的技术需求,总结BIM在这项工作中的适用性,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三方面阐述BIM技术的具体应用,为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深圳市国建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本文以BIM在建设工作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项目造价管理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BIM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功能特点,通过分析造价管理的技术需求,总结BIM在这项工作中的适用性,从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三方面阐述BIM技术的具体应用,为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BIM;建设过程;造价管理
        引言:在逐步完善并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环境下,建筑行业的材料费、人工费与机械费用等价格不断上升。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造价管理制度,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下,造价管理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实际落实效果不佳。因此,积极引入BIM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与管理模式,对工程造价管理效率的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这一数字信息模型可以容纳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的构件信息与物理特性,还包含过程控制与施工进度等。在数字建模软件的支持下,依托获取的完整建筑信息,BIM能够以数字化与参数化的形式将建筑模型全面的构建出来,并涵盖造价信息、项目信息与全部的构件信息等。由此可见,搭建一个以建设项目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是BIM技术的本质。支撑BIM技术的数据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IDM、IFC和IFD,其可以有效连接不同的参与方、不同阶段与不同的软件系统,以达到准确、通畅和快速地分享并传递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所有建设信息。
        3  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
        3.1分析造价管理的技术需求
        在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下,建筑工程行业不断完善着项目造价管理的作业模式与技术方法,但从现阶段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来看,仍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区域性的工程计算、无法共享造价管理数据信息与大体量的统计计算价格数据等,使得造价数据的管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造价模式较为落后,与市场发展相脱节。
        要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把控,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有效途径:(1)构建针对具体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的信息共享平台,或交流信息机制,这样在不同的作业阶段内,参与项目建设的所有方均可以获取工程施工的各项信息,并展开及时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互动,建立透明化与规范化的工程信息模式,以便在相互交接的不同施工阶段内,管理人员可以顺利地传递相关的造价管理数据信息。(2)利用技术设备或工具等,监控建设工程项目作业的整个过程,包括投资决策阶段等,采用动态持续性的管理模式,对各个施工阶段的实际造价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从各种角度审视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以达到最优化的整体管控效果[1]。
        3.2分析BIM对造价管理的适用性
        (1)及时更新BIM数据库信息
        将获取的拟建建筑的所有建设信息输入到BIM系统后,其会依据相应参数与设计标准自动构建三维模型,若所需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产生波动,发生大幅度的变化,或需要改变个别项目的建设时间与作业需求等,则可以直接以BIM模型为基础,对相应的信息参数进行调整,这时系统也会自动调整整个工程的数据库。因此说明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随着项目作业情况的不断变化,数据库也会处于不断的调整状态中,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建筑构件的工程量与设计图纸的变更等信息,都涵盖在BIM数据库中。若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数据具有使用需求,则可以借助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对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准确、快速地搜索出来,有效提高了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要提高数据管理的精确度,应注重相应加强造价管理的工作水平,推动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革新,实现与市场环境的协调发展。


        (2)工程量计算精确性的提高
        将BIM技术引入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以参数化模型的构建为基础,通过3D布尔运算法则与空间拓扑关系,只需参照项目施工的计算工程量的具体规则要求,造价管理人员便可以借助BIM软件对计算方式予以调整与扣减,以确保工程量信息统计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重复式的工程量计算工作得到有效简化,摒弃了传统繁杂琐碎的作业模式,也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对风险评估、造价询价与组价等工作投入很多的精力与时间,体现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有效避免了由于人为失误导致的计算错误等问题,为造价管理的精细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3)形成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模式。
        在BIM建造的三维建筑工程模型的基础上,丰富成本维度与时间维度,便可以构建5D式的建筑模型,达到实时动态监督管控的目的,便于管理人员对资金使用、设备使用、人员分配与材料使用等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计划。在项目工程的BIM模型中,参数化信息被赋予在每一个建筑构件上,包括所用材料、施工位置、消耗工时与作业进度等,还涵盖了与之相关的各种流程安排。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可以对各个构件的参数信息进行任意组合,为后续多算对比工程项目作业内容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达到造价管理效率全面提升的技术应用目的,实现整体优化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水平的最终目标。
        4 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4.1投资决策阶段
        在建设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数据模型,利用软件系统中的模拟建设与可视化等功能模块,为项目造价管理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信息库与数据模型的构建以BIM技术为基础,发挥其可视化与模拟性的作用,在充分应用BIM技术的前提下,建筑业主可以在结合设计图纸与施工规划方案的同时,分析三维建筑的概念化实体模型,总结建筑的照明特点与日照特点等,系统分析其周围环境的具体影响因素[3]。
        4.2设计阶段
        在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设计阶段是重要的控制环节。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包含以往工程历史数据的数据库,实行限额设计的造价管控模式,提高经济适用性与技术合理性。可视化是BIM技术的关键优势特点,在建设工程的图纸设计与审核阶段,可以采用虚拟建造、碰撞检查的技术方法,解决各专业与各作业环节间存在的冲突与矛盾问题等。将返工作业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成本造价的目的。
        4.3施工阶段
        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中,BIM技术主要应用于工程作业变更、工程量计量与项目进度款的结算等,还涉及到设计优化施工组织、索赔管理与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等,这一阶段造价控制的目标值是计划的投资金额。因此在项目建设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以目标值为基准,定期比较实际造价情况,若两者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则应对产生偏差的具体原因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实现预期造价控制的工作目标。利用BIM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对建筑构件的各项信息进行快速搜索,并将对应的成本信息予以组合与关联。
        5 结语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作业来说,系统化、整体化是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通过构建动态管理模式,达到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造价的目的,将造价管理工作分阶段做好,在科学划分的基础上,动态联系各个管理阶段,建立以整个工程为对象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从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到竣工验收的最后阶段,实现对全作业周期造价的有效把控,将生产施工效率大幅提升,有利于减少一定程度上的投资成本。
        参考文献:
        [1]吴静,刘玲,张玲玉,陈珍芳.BIM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36):1-3.
        [2]陈安琪,高婷婷,陈坚.BIM技术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评论,2019(12):143-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