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区域聚集度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李杨
[导读] 对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区域聚集度进行研究
                   
         李杨
         西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615000
         摘要:对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区域聚集度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心划分核心区域及次级区域,前者服务半径为500米,后者为1000米。分别从土地利用因素中的土地功能、土地利用强度两方面现状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区域;聚集度
引言
         轨道站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较为直观的反映了城市功能及用地开发强度的特征,本次调研重点站点核心范围内(0-500米)这一中观层面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
         1土地利用功能特征
         1.1临江门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特征
         该站为地下站点,其核心内圈范围内主要以商业服务设施为主,其中所占比例为8.70%,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教育科研用地(2.46 %),即重庆市第二十九中;根据核心外圈土地利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其中33.34%仍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增加一部分居住用地,大约为19.56%,另外还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0.57%)。
         1.2较场口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特征
         该站为地下站点,对其核心内圈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商业服务业设施,比例可达到10.14%,此之外还包括少量的居住和绿地 (分别为2.31%与0.36%);对其核心外圈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即在200-500米范围内主要为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居住用地,可以达到35.90%,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公共服务用地,比例为9.79%。
1.3沙坪坝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特征
该站为地下站点,核心内圈土地大多以商业服务设施为主,该方面用地可以达到11.38%,还少量的居住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分别为0.37%与0.82%);对核心外圈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在200-500米范围内主要仍是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可以达到21.72%,另外这部分有大量教育科研用地,所占比例较高,如重庆师范大学、南开中学包含其中(24.06% ),还有一定比例的居住用地和绿地(分别为17.12%和3.47%)。
         1.4杨家坪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特征
         该站一个地上车站,核心内圈中主要以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主,达到9.08%,在0-200米还包括一定数量的居住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分别为2.74%和0.24%);对其核心外圈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500米内仍以商业用地为主,所占比例可以达到26.19%,另外还包括一定居住用地,统计结果显示比例可以达到20.92%,再有就是少量文化设施用地(9.08%),如重庆动物园,还有部分的工业及仓储用地(8.74%)。
         1.5观音桥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特征
         该站为地下站点,与商圈步行街紧密相连,这就决定其核心内圈主要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0-200米范围内还有一部分绿地,比例达到25.2%,另外还包括12.9%的广场用地;对于核心外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500米范围内商业用地可以达到28.2%,而居住用地可以达到43.7%。
         1.6南坪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特征
         该站为地下站点,与周围步行街密切相连,针对其核心内圈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0-200米内主要以商业用地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12.90%的绿地及广场用地;对核心外圈用地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显示200-500米,、范围内仍以商业用地为主,所占比例较大,但是也有一部分居住用地,比例可以达到43.70%。
         1.7土地利用功能特征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对各个站点用地功能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得出下表(表1):
表1各中心型站点区域用地功能特征分析
 
         2土地利用强度特征
         2.1临江门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特征
         该站核心内圈(0-200米)范围大部分高强度用地,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比例为55.37%,中等强度开发用地比例非常小,而200-500米范围内以中高开发强度地块为主,核心外圈地块不断更新改造,与中高开发强度相符合,也充分显示出周围用地特征。
         2.2较场口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特征
         该站0-200米以中高强度开发用地为主,二者比例可以高达55.37%,低强度开发用地比例极小;核心外圈调查结果显示同样呈现这种状态,200-500米范围内城市地块不断更新,呈现出中高开发强度态势。
         2.3沙坪坝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特征
         沙坪坝站核心内圈(0-200米)范围内中高强度用地,中等开发强度用地比例极小,核心外圈开发用地以中低强度为主,但是同样呈现不断更新状态,这与中高开发强度特征相符。
         2.4杨家坪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特征
         该站核心内圈(0-200米)范围内主要为中高强度用地,低强度开发用地比例极小,根据核心外圈调查结果显示,在200-500米范围内以中低开发强度用地为主,但是仍然存在不断更新改造状态,这与中高开发强度用地特征相符。
         2.5观音桥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特征
         该站核心内圈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0-200米范围内主要以低和高强度用地为主,中等强度开发用地比例极小;核心外圈调查结果显示,在200-500米范围内主要以中高开发强度用地为主,地块不断更新改造,符合这一特征。
         2.6南坪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特征
         该站点核心内圈(0-200米)范围内低强度用地与高强度用地,中等强度开发用地比例极小;对核心外圈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500米范围内主要以中高开发强度用地为主,存在不断更新改造地块,与上述特征相符。
         2.7土地利用强度特征对比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土地利用强度特征对比分析得出下表(表2):
表2各中心型站点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特征分析
 
结语
         中心型站点周边土地以商业服务、办公、居住为主,功能混合度强,聚集了大量人流与车流。由于轨道交通规划晚于城市规划,且二者规划时并未相互考虑或考虑较少,导致地面与地下的交驳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畅.重庆轨道站点周边地区空间利用研究一一以轨道交通三号线为例[D].重庆大学,2014.
[2]蒋方圆.上海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步行空间调查和研究[D].同济大学,2014.
[3]苏秋迎.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站点周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和需求分析[D].重庆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