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设计的现状与优化对策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期   作者:林俊峰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不断提升,当前城镇化速度也不断加快
        林俊峰  
        哈尔滨市市政设计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不断提升,当前城镇化速度也不断加快,但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也随之出现了各种城市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破坏、雨水径流污染等,种种不良问题都将会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并且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形成一定困扰。对此,本文在客观审视市政道路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市政道路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原则与诉求、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原则诉求;优化对策
        
         市政道路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市政道路的建设同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由于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经验有所不足。因此,要对此前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立足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予以优化,探索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的合理方案。
         1、市政道路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经济的增长导致城市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原有的城市道路已经难以满足正常交通出行的基本需求,我国一线城市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道路建设的质量。科学的道路设计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上升空间。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的基本需要,更要放眼未来,做好长期规划。繁重的交通负担会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居民的日常出行也大大受限。盲目进行道路建设对于交通压力缓解的力度并不明显,反而还会加重交通负担。
        2、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诉求
        2.1 安全性
        交通出行安全是首要的,在道路设计上,应当优先考虑整体设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弯道与视野盲区的出现,十字路口、转盘、多车道等事故高发区的道路设计尤其应仔细斟酌。道路安全是道路畅通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断降低事故发生率,才能保证道路通行的井然有序。
        2.2 快捷性
        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居民对出行便捷程度有更高的要求。快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路通行效率高、速度快,堵车路段少;二是线路铺设更加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居民不同目的地的出行需求,即系统化的城市交通网基本建成。以上二者共同助力市政道路的快捷通行。而二者的实现均离不开科学的道路设计和整体规划。
        2.3 经济性
        市政道路的建设应基于经济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在道路设计环节应合理控制成本,道路的规划要以具体需求为基准,用有效的资金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论是对原有市政道路的二次改造,还是对新兴路段的规划设计都应以车流量、人流量和实际使用率为依据,既要满足一定时期内发展需求,又要避免过度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市政道路的规划建设应尽量降低对周围建筑和商铺的破坏,一方面旨在降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于控制建设成本。
        3、市政道路设计的现状问题
        3.1 缺乏全局意识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城市规划经验相对不足。在交通线路的设计与规划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设计者只是简单地对线路的铺设范围、路面宽度、走向进行设计,很少站在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上进行全面布局,单一线路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结构特点。
        3.2 交通设计片面
        城市交通网是一个动态的运输网,道路畅通是众多因素共同配合的结果。新建路线的设计与建设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设计时应考虑到车辆的通行情况和周边及沿线其他线路的交汇情况。

只有对道路周围的路网和车流量进行细化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线路规划。片面的道路设计加上主观臆断在道路规划中是大忌,设计人员应当切实担负起设计责任,政府部门更应当加强管理,加强监督。
        3.3 绿化与道路排水设计割裂
        市政道路还肩负着城市绿化的重任。在进行道路设计阶段,应当重点关注城市绿化问题,将绿化工作引入道路设计中来。然而,现阶段的道路规划缺乏对城市绿化方面的重视,绿化与市政道路规划逐渐割裂开来。
        4、市政道路设计的优化对策
        4.1整体布局,合理设计
        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不能过于追求建设数量和建设速度,尤其是对于老城区而言,更应关注线路设计、并线和道路交汇。合理的设计能够有效缓解某一路段的交通压力,通过分流等方式,让道路设计与实际需求相贴合。当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过度重视主干道和城市立交桥的建设,对于支线和次要支路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交叉路口成为交通拥堵的重灾区。针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意识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统筹城市发展特点与需求,让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把道路建设提升到城市发展的高度上来。设计者则要开拓思维,提升规划的全局性,做好新建线路同原有线路的融合工作。
        4.2做好排水设计
        道路设计过程中的排水设计是重要的设计项目之一,与道路的使用寿命有着较大的关系,决定着道路的流畅程度,其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绿化带、人行道、行车道等内容的设计,相对于城市车道的排水形式,在道路的双侧进行雨水收集口的设计,可以将雨水从地下排水系统排出。对人行道而言,因为路面相对较窄,单侧的雨水收集可以保证良好的道路状况,随着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道路双侧的绿化排水问题逐渐明显,通过绿化带的排水系统能够完成混凝土的覆盖处理,通过中间设置渗沟的形式,完成地下水的排出。
        4.3落实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车行道设计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传统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车行道的设计能够延伸到路缘石处,并且在一定的距离中设置雨水导流井,由此车行道中所存在的雨水就会流入流经,再经过管道实现向植草沟排水,相关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当采用较强透水性的水泥混凝土以及透水沥青混凝土完成施工环节,并落实在施工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路面结构的排水 U 型槽,最终达到雨水汇集的目的,完成向雨水管道排放。除此之外,在海绵城市理念背景下车行道设计工作还采用 V 型街道的设计理念,这一设计理念是较为现代化的,需要对车行道轮廓开展一系列的调整工作,实现中间低两侧高的路面设计形式,并且将中分带设置在路面的正中间,还要进一步设置生物雨水滞留带,通过这种手段来将两侧的雨水汇集到中分带,以达到水资源的回收以及再利用,实现防洪抗涝的目的。
        总之,市政道路的设计是一个全局性工程,包括不同的组织结构和道路等级。设计者在进行规划时应着眼于当下的道路建设需求和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律,深度剖析周围线路网的使用情况,仔细考察沿线建筑,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海祥.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困难及解决对策[J].低碳世界,2020,10(08):172-173+200.
        [2]滕龙.试论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常见问题及设计方法[J].低碳世界,2020,10(08):184-185.
        [3]成翠景.浅谈市政道路桥梁伸缩装置施工技术[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0(04):44-46+54.
        [4]刘超洋,刘茜.大型综合体项目周边市政道路及设施代建模式探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08):208-211+22.
        [5]周勇.市政道路路基软基处理的施工技术探讨思路总结[J].四川水泥,2020(08):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