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炎
容县自然资源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广西玉林 537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日益频繁,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我国的农、林及工业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已被人们广泛关注。在治理水土流失中,尽量采用自然手段,现阶段积极应用林业技术治理水土流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林业技术可以对水土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水土流失,有效改善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使社会和自然二者和谐发展。因此林业部门要加强水土涵养,采用合理的措施开展相关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林业技术;措施应用
1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1 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现代发展当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为造成的,另一个就是大自然造成的。对于自然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降雨密度大,并且降雨量较多,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出现了水土流失的情况。我国部分高山区域的土壤十分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当出现刮大风的时候,表面的土壤就经常被吹走,随着时间的流逝,就非常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对于人的因素来说,人们太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对于乱砍滥伐的现象也不加以管制,在过度开发后又不及时的补充育苗,导致了树木生长的速度跟不上树木砍伐的速度,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农民为了扩大耕地,增加收入,而开始过度开垦森林树木,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在用化学肥料时,不注意用量严重破坏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使土壤失去了可持续利用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更对防治水土流失没有一点准备,所以导致了水土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威胁到了生态的平衡。
1.2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水土流失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四个方面:一是严重破坏了大自然是生态平衡,从而渐渐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二是降低耕地土壤层厚度,从而导致了农田土壤内营养成分流失,农产品的生产力降低;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农田被破坏,进而是农田耕地的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是农民的日常收入大打折扣;四是导致河岸堆积大量沉沙,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运作。
2 林业技术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1 防止水土流失
林业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土壤的凝结,有效地避免土壤被雨水侵蚀,减少土壤内部的养分流失。牧草植物根系也很发达,但是他们的根系不能延伸到相对较深的土壤位置,因而不利于土壤的有效凝结。根系发达的木本植物通常具有良好的扎根能力,在土壤内部生长能力较强,因而在植被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根系相对比较发达的木本植物,从而有助于促进土壤的凝结,提高土壤固沙能力,进而有效的减少水土的流失。
2.2 调节水源
林业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的对地表水源进行调节。通过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在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区域,保持林带的高覆盖率是一项收效明显的减少水土流失方法。尤其是在山区和草原上,土壤深处的树木根部在调节水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吸水性较强,因而能够有效的减少水土的流失,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
2.3 改善气候
林业技术措施的有效应用,在改善水土流失状况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气候环境进行合理改善,从而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调查分析显示,实际蒸发量能够直接反应出林带的气候改善功能,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林业技术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林带及其周围部分区域的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气温,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效的改善了环境的空气质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分析
3.1 关于沟边防蚀林技术的研究
一般情形下,建造沟边防蚀林带的目的是能够根据水流来调节林带,从而使产生的地表径流现象能起到一定的拦阻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沟边防蚀林技术主要可以细分为以下4个部分:①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堤坝起到保护的作用,进而防止其受到风蚀的损害;②在工作人员进行造林之时,应选择极具耐湿性的乔灌木与灌木林相互混杂种植,进而建造出相应的防蚀林;③在构造防蚀林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到插条、种植大苗和埋干这3种栽种方式,这样对于沟边持续受到侵蚀的现象会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④在防护林的选址问题上,应主要选用径流较小的位置,从而使河道淤塞现象起到缓解的效用。
3.2 分水岭防风林
首先,应防治地表径流,而控制地表径流又必须从地表径流的起点开始,即从分水岭开始防止水土流失。由于分水岭具有高起突出、风力大、温度变化剧烈等特点,所以建立分水岭防护林可以发挥林业的防护作用,减小不良气候对分水岭周围地区的影响,从而改善农作物的环境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营造分水岭防风林时,应将理论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防风林一般是要沿分水岭配置,但如果遇到岭脊狭小的情况,可以沿着分水岭的岭脊营造防护林带,防风带的宽度应按照岭脊宽度来设定。
3.3 水流调节
林水流调节林一般建设在坡耕地的斜坡中部,其主要目的是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分散地表径流,阻截从坡地上方流下来的明水和暴雨径流,从而促进土壤能充分吸收雨水,将地表径流转变为地下水。在水流调节林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林带的吸水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建设调节林时必须具有一定的宽度和结构。
3.4 关于水流调节林技术的研究
在治理有关坡耕地斜坡中部的水土流失时,则应采用水流调节林来对此进行治理。这一技术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或者是避免有关地表径流集中分布在一处的情形;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上坡雨水径流的现象起到一定的拦阻作用,从而确保土壤能够充分地接受到雨水的灌溉,进而达到将其转换为地下水的目的。所以,运用水流调节林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将水分充分地吸收和运用。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在对此技术进行设计与实施之时,应尽可能地确保有关调节林具有合适的宽度与结构。
3.5 沟边防护林
沟边防护林是一种常见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林业措施,主要作用是阻截在水流调节林下部产生的地表径流,过滤水流中的淤泥,防止沟壑的不断发展以及堆塌。沟边防蚀林带一般的营造地点是侵蚀沟发展较弱或处于基本固定状态的情况下,离沟岸2m左右。与水流调节林相同的是,其宽度计算方法,沟边防蚀林一般宽度为10~15m,其林带结构应为紧密结构。
3.6 沟头造林
沟头造林是指在侵蚀沟头上方的进水路处营造灌木林,或者选用具有耐湿性质的树种组成乔灌混交林。在造林时,为了遏制侵蚀沟头的进展以及强化林带过滤地表径流的效果,林带应横对水流方向。
3.7 大量杉木造林
近几年,政府机构和人民群众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开始逐渐重视水土流失问题。许多环境保护政策不断颁布,环境保护技术手段不断被研究开发出来。而在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方面,杉木造林技术是目前相关专家一致认可的有效手段。杉木可以在平原、丘陵和环境较为艰苦的山区等地存活,生长速度也比其它树木快,材质良好,应用性能广泛。杉木的种植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也可以为人们生活、工业需求提供木材资源,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结语
水土流失的问题值得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针对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出完善的治理技术方案,充分满足工作人员对于水土流失治理的需求,及时做好水土流失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利用林业资源来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更加促进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少高.浅谈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07):200.
[2]李祥贵,陈旭涛.浅谈水土流失治理中林业技术措施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