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辉
身份证号码:13230219750819****
摘要:着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对暖通空调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其节能设计,对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研究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对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应用研究
一、.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
暖通空调技术的热源主要是有天然气提供并且携带有电能方面的辅助,进行暖通时候应该设置直燃式热水机组以及离心式冷水机组,该套系统采用机械循环的四管制封闭的方式,并且构成标准层的四块区域要采用独立调节的模式,将空调箱、冷热水立管以及外层的保暖结构相互辅助的同时要独立起来,各司其职,这样结构的优势是解决了负荷不平衡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节空调这样就可以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浪费最小化,可以在上班后或者家里没人的时候将其调低或者是关闭,在家里有人或者需要的时候再次进行开启,末端的自由运行模式的加入带给消费者的是舒适性的体验,消费者则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以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同时可以根据空调负荷的大小使用变频器来对流量以及工作的机组的数量加以控制,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同时还带来了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减小机器的磨损率延长了管道以及机组的寿命等优势。热源的系统可以根据楼层的高低进行分区,高于某一值时由于水压等一系列问题要安装水水交换器,在较低水压的楼层上需要根据变频器来调节机组和相应的系统。
二、采暖的节能措施
热水供暖的方式现在被大力推广和使用,从而代替了传统的电能取暖方式,这种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是直接采用热水作为热源,由实践证明可以得出结论热水作为热源明显优于其他方式的供热,这种方式的供热要配有其他系统作为一种热源的保护才行。热水供热可以分为好几种取暖方式,其中较为常见和常用的是集中供热和区域供热,如果锅炉的运行成本能够减小到最低,同时提高其工作的效率,这种运作的优势就更加显著。最近又提出了对于传输热量的管道进行不同方式的节能设计,现在的管道设计主要是采用组合式的系统管道,管子分为两层结构中间是常见的钢制结构而外部同时采用塑料包裹起来,夹在中间有层热保温材料,该材料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泡沫塑料。
三、实现暖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重质量的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质量也就是销量,所以对于一个要求专业知识非常强的系统在一开始的设计就要重视投入。重视其系统的设计也就是对产品的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
2.注重保温,降低热量的损耗量
暖通空调的结构分为号及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存在不同程度的热损耗,根据每一部门材料的特点进行热量的收集和维护,同时要注重空调负荷量的大小,根据第五部分所讲的结构特点做好隔热保温的作用。做好保温,降低热损耗对于节能的目的是必行的手段。
3.采用舒适的模式
能够给消费者的使用提供舒适性的重要参数是环境,但是能够影响环境的因素却有很多,在不同的环境下暖通空调的运行耗能是不一样的,人为保持一个较优的健康环境对暖通空调的能耗会进一步优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寒冬时,传统空调的工作原理就是进行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对冷空气进行加热然后实现一种热气的效果,人体能够感到热度的大小是固定的,传统的空调则需要对其进行加热一定的温度,而且需要保持该温度,不停的进行加热,这样就造成的热量的散失严重,根本不会有节能这一说。
暖通空调的使用是进一步对能源节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可以分析,这种方式的效益是高于传统方式的效益,同时也是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
四、建筑中央空调节能途径与方法
1.合理设计建筑空间结构。首先,优化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房间内冷热量的损失通过房间的墙体、门窗等散发出去,优化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其次,选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能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传热此主要的空调负荷,进而使各主要设备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再次,应用“冷屋顶”节能,所谓“冷屋顶”(coolroofs) ,是指具有高日反射率的屋顶,一般是在普通屋顶表面涂上浅色、高反射率的材料,以借助普通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建筑物对太阳热量的吸收,起到减少空调冷负荷,节约空调能耗的作用。
2.合理设系统机房位置。通常,公共建筑中空调的设备的机房较多,如制冷机房、热交换机房、空调机房、排风机房等。国外设计建筑物机房位置,一般分布是将冷热源集中布置,即冷冻机房和热交换间大多设在地下层,而空调机房则分散使用,靠近需用空间进行布局。空调机房适当分散,可以起到风道短、段面小、空间省和投资少的效果,在风量相同情况下,风道短风机的压头就可以选得低些,功率也相应地缩小,运行能耗自然会下降。
参考文献:
[1] 王桂坤,杨文斐. 绿色建筑与节能[A]. 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2] 霍俊芳,崔琪,潘华. 乡村住宅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技术[A]. 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