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碰撞检查在航运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12期   作者:何亮 李丽
[导读] 在BIM技术之中,模型的碰撞检查的应用十分普遍。
        摘要:在BIM技术之中,模型的碰撞检查的应用十分普遍。特别是在航运枢纽之中进行应用之后,能够有效找出设计内容中存在的错误、漏洞、碰撞以及缺失等。然而因为当前国家并未针对其设置相应的标准,对其应用效果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相关人员理应提高重视度。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航运枢纽工程之中,应用BIM碰撞检查的具体方法,并对于其中的细节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BIM;碰撞检查;航运;枢纽工程;应用
        引言:对于BIM技术而言,最早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应用。伴随时间的推移,其技术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可以有效完成碰撞问题的处理。对于航运枢纽工程来说,由于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其极为复杂,如果应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而通过BIM技术的方式,这一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一、碰撞模型分类和中心文件划分原则
        之所以对碰撞模型展开分类,主要目的便是提升检查工作的整体精度,一方面由于无效碰撞点太多,对结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时间投入。在分类的时候,理应充分考虑区域和专业的情况,并满足相关规范的基本要求。
        基于区域的要求,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项目、单体以及分布工程。而若是按照专业的顺序,可以分成水工、金属、机电、通信以及电气等。此外,为了保证效果,还需要提前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
        对中心文件予以划分,可以有效提升模型导入的效率。在划分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分类的情况,以便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操作,提升建模的速度。
        在划分时,具体原则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区域以及专业进行分类,基本上和碰撞检查完全一样。其二是在分类的时候,所有文件都不能太大,如果太大,会影响系统运行的流畅度,对后期建模带来影响。此外,在整合的时候,应当采取项目文件的方式。
        二、碰撞检查模型的分类
        对碰撞检查模型来说,其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区域和专业的组合。按照这一原则展开检查工作,可以大幅度提升检查的精确性,减少工作量投入。不仅如此,分类还要有一个度,如果过于粗略,很容易造成精度下降。但若是过于细致,则又会造成工作量增加。所以,合理选择分类标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基于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项目、单体以及分部工程。在这一部分中,具体碰撞任务包含单体碰撞以及分部碰撞。
        如果是按照专业部分进行划分,则主要包括水工、金属、机电、通信以及电气等。在这一部分之中,具体碰撞任务实际涉及两个方面,分别是专业内碰撞以及专业间碰撞,同时还会涉及预制构件的安装以及模型的动碰撞[1]。
        三、模型中心文件结构
        对于项目中心文件来说,其结构具体可以分成五个等级,这其中,划分原则能够和检查分类之间有效对应。如果选择按照区域进行项目建立,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活动、单体、分部工程等。特别是中心文件,主要能够通过链接的方式,逐步完成所有联系。在分部工程结束之后,再对专业进行考虑,同样依靠链接项目的形式完成联系工作。
        对每个专业而言,具体包括的构件有很多,其也属于建模工作的基础元素。在划分的时候,可以参照下图入手。

项目文件结构图
        四、碰撞检查的具体步骤
        结合文件本身的结构,参照其划分要求以及模型的具体分类,能够总结出航运枢纽工程碰撞检查的所有步骤。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建构搭建和模型建立
        初步工作是碰撞检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内容。若干创设的模型,其结构设计模式和检查分类之间无法做到有效对应,会使得模型导出的工作量显著提升。所以,工作人员就需要提前做好模型,为之后工作的开展进行准备。
        (二)文件导出
        对碰撞检查模型而言,参照其原有的分类标准,逐步将模型从现有的建模软件revit之中全部导出来,并转移到碰撞软件navisworks之中[2]。
        (三)“粗略”碰撞
        所谓“粗略”碰撞并非是不详细的碰撞方式,主要是指项目之中,各个单体之间能够进行碰撞,同时各个分部工程之间也能进行碰撞。其目的便是将其中存有的大型单体全部剔除干净,并解决项目中存在的碰撞问题。
        (四)“详细”碰撞
        所谓“详细”碰撞,主要指的是分部工程之内存在的碰撞,基本上主要以专业之间的碰撞为主。并且还有构件、设备以及船舶在动态层面产生的碰撞问题。其目标便是深入把握专业之间存有的碰撞,同时还包括一些特殊模型之间存在的动碰撞。
        (五)问题分析
        当结果文件的输出结束之后,尽管已经完成了模型分类的基本目标,但在最后的输出结果之中,文件仍然有部分碰撞点属于无效碰撞点。所谓无效碰撞点,主要指的是在不会对施工以及设计造成任何影响的基础上出现的碰撞点,基本上对整个项目没有任何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可以直接忽略。
        (六)问题反馈
        基于上述的所有内容,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最终的结果,对其中的有效碰撞点展开全面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全部反馈给设计人员,让其自主展开调整,从而使得模型变得更为完善。
        以上所有步骤需要不断循环,在经过多次检查之后。若发现没有效碰撞点存在,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碰撞检查工作已经全部结束[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碰撞检查模型来说,如果参照项目、单挑、分部工程以及分类的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大幅度减少分析工作的时间投入,提升结果处理的具体效果。此外,在进行文件划分的时候。所有文件都需要依靠链接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变成一个整体模型。通过该划分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对应效果,在短时间之内,立刻将所有文件导出来,促使导出效率有所增加。而在碰撞检查的时候,则可以按照先粗后细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漏碰情况出现。不仅如此,针对以前存有的碰撞问题,同样能够进行全们分析,对其中的有效碰撞点以及无效碰撞点展开分析,进而使得碰撞效率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伟,孙华艳,张新宇,等.基于BIM的时空碰撞检查技术在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35(5):136-141.
[2]王咸锋,黄妙燕.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3-39.
[3]唐杰文,卢伟.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碰撞检查软件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管理,2018,040(005):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