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路桥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基础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既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出行便捷,又可以体现城市形象。然而当前,市政路桥工程在路桥工程建设施工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给工程后期使用埋下了隐患。对此,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施工工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发挥路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工艺
引言
路桥工程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居民提供出行便利,对促进城市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施工单位在具体建设中,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对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后期使用安全,进而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一、路桥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
(一)外部因素影响管理的效果
在整个路桥施工生产的过程中,人员流动性很强。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现状予以掌控,项目管理经常会面对各种棘手的工作难题。不仅如此,施工生产的位置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经常在一年或几年内变换不同的施工地点,每一个区域对于施工项目管理都是全新的,各项管理数据均需要重新勘察,不断的进行施工区域的更改不仅仅在施工的监管上存在难度,给施工人员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最重要的原因是,施工的环境很难激发工人施工的热情,由于地处郊区,导致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最终获得的净收益也不会得到提高。
(二)施工方案较为单一
路桥工程施工与工程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当施工单位转战到其他施工区域又会面临不一样的环境特征,路桥施工要求严格,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因此路桥施工方案有一定的单一性。
(三)施工地势的不同,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其一,对于地势平缓的地区与地势波动大的地区,进行相同项目的施工时路桥本身的建造上会存在着差异,在质量管理的要求上也不尽相同。其二,由于施工产品的多样性,使路桥施工存在着技术上的差异。功能不同,路桥产品的类型也不一致。
二、当前市政路桥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路面不够平整
在道路桥梁基础施工中,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工作十分重要。施工方必须做好工序控制,如果出现纰漏则会影响道路桥梁平整度,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不畅或颠簸,这样不平整的路面还可能造成轮胎磨损。而施工不到位,尤其是压路机与摊铺机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道路桥梁路面平整度。
(二)钢筋锈蚀
目前,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筋材料使用越来越多,钢筋材料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影响也越来越恶劣,钢筋材料方面的施工问题主要是锈蚀。从锈蚀问题的形成机制来看,主要是因为钢筋材料受外因干扰而出现的化学反应,而导致这种化学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防锈蚀处理,从钢筋锈蚀的危害性来看,最为恶劣的影响就是会大大降低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
(三)不均匀沉降
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一般普通粘性土是台背回填材料的第一选择。台背压实度及密实度处理达不到规范标准时,将影响土方中的含水量,进而造成路面发生沉降变形。当路堤上方车辆荷载较大时,路面在其自重及荷载作用下,路基密实度会大大提升。因为混凝土桥台路基的弹塑性较小,而土方弹塑性又较大,不同桥台材质弹塑性又各不相同,所以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桥台或路基极易产生塑性变形。
沟壑地端的土方强度较低,含水量比较高,压缩性突出,造成桥梁地基强度下降,特别是填筑路基段,当受到外部较强荷载时,极易引起路基段大幅度变形。另外,在施工时,相关工作人员监督不力,施工人员工作不用心,或者偷工减料,也可能引发在施工后期桥梁由于承受不了重量而坍塌或者沉降。
三、市政路桥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一)排水施工工艺
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多边,并且会出现十分恶劣的暴雪天气,如果在积雪融化之后不能高效的排除,那么就会降低车辆行驶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而导致车辆的失控,从而会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其次,长时间的积水也会对道路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道路表层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不利于车辆的平稳性质。针对路桥建设方案进行合理的改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降低路桥两侧的高度,从而使雨水从中心向两侧流出,减少积水情况,提高路面的抗腐蚀能力,提升路桥的整体质量。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在各类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之中,混凝土的运用十分的频繁,在路桥工程施工工作之中,混凝土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种施工物料,所以混凝土物料的质量与工程施工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为了保证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正式开展路桥工程施工工作之前,需要针对混凝土的性质、质量进行专门的检核,只有保证混凝土的只来那个达到既定的标准的时候方能加以使用。其次,在进行混凝土配置工作的时候,需要对所有的原材料的添加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并按照标准顺序来进行各类原材料的添加,从根本上对混凝土质量加以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路桥施工中的质量。
(三)路基路面施工工艺
路基路面施工中,第一,要注意路堤填筑施工,其填筑和压实要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作业,依据试验确定好分层最大松铺厚度,要控制其在30cm以下,分层最小压实度至少为10cm。第二,对于性质不同的填料,应采取分段填筑的方式,即同一水平层路基。第三,在路堤填筑中要从低到高分层填筑,并向其逐层压实。如果原地面纵坡超过12%,或者横坡陡于1∶5,就需根据设计要求挖好台阶。第四,在分作业段进行填方施工时,在接头部位不可交替填筑下,应按照1∶1的坡度分层进行先填路段的填筑作业,各层碾压操作中要到达边缘,后续填筑段到位后再逐层将交界面挖成合适大小的台阶。如果可以交替填筑施工,在分层交替搭接中要控制好搭接长度,一般也不可低于3cm。第五,在填方路堤的过程中,填土高程要依照路面平行面来分层控制,确保排水顺畅,路堤顶面形成一定横坡。纵坡设置形成,要在下路堤范围内进行。施工中每完成一层压实操作,都需进行压实度检测,可以选择灌砂法来测定,确保其符合我国相关技术规范。检测取样中,要注意取土样地面达到该层底面。
(四)过渡段施工工艺
在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就是搭板、后台填筑和后背排水等,要注意避免出现错台等问题。其处理可以采取负荷应力设置、预留方向坡等方式,台背路基可以选择合成材料来加固,有效控制回填土方负荷应力,防止出现沉降、变形等病害。常用的排水方式是台背排水,可以及时排干填料中的水分,避免渗水和降雨破坏基础结构面。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路桥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且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各项施工技术,把握其要点规范施工,还要完善施工管理体系、加强新材料新技术运用等,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促进路桥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森文.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及问题分析[J].门窗,2019(23):161+164.
[2]孙荣才.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5):37+39.
[3]陈鸣.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29):243-244.
[4]董耀燕,张帆.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施工工艺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41.
[5]孟宪忠,高伟连,韩兵.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