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青县供电公司 256300
摘要:在电力工程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电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企业实现了电能表远程自动抄表和用电能量的实时监测功能,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低压台区的线损管理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繁琐管理模式向现代的精细化简单管理的改变,在企业内部也已经逐步建成了以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的线损精细化管理创新模式。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是将配电台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供电企业使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进行现场实时线损计算,对本台区内的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科学制定线损管理方案,实现动态目标的评估管理工作。
关键词:供电所;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精益化管理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促使我国电力企业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并且低压台区的同期线损管理以及降损成为电力行业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低压台区的同期线损管理以及减损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说明。
1供电所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提出了打造“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随着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各类智能表计的全覆盖、HPLC载波采集模式的推广、台区智能感知终端的试点应用等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使得台区线损率的计算变得极为精确,对于一些小供电量的台区(日供电量小于20kWh),如果想免于高损考核,日线损电量就要以0.1kWh为最小单位来控制。因此任何一种微小因素的影响都能导致日线损考核异常。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一体化电量系统中每月对系统内所有供电所的台区在线监测率进行百强供电所排名,对基层供电所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直接反应了各供电所精益化管理水平高低。因此树立“管专业必须管线损”的理念,突破降损瓶颈,扩展降损空间,提高降损效益已经成为基层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目前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低压台区的智能采集系统安装率不达标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装率达到100%,是实现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只有将所有台区和客户的电能表接入智能采集系统之中,才能确保抄表的数据不会有遗漏,才能使线损的计算更加精确。如果新客户进入台区或是在营销系统中有新流程操作时,导致系统中查不到该客户的任何信息,就没有办法对该客户进行抄表统计,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导致该台区的线损率较高。
2.2客户档案信息错误
实际操作中,因为台区低负荷、抗干扰能力差、用电能量低等特点,可能会出现附近的两个台区在窜台区的情况下跨台区抄回数据,这将导致一个台区的线损过高,另一个台区的线损出现负值的现象。此外,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失误,一些台区还有可能会出现无卡客户存在。由于在采集系统中无法找到客户档案,导致电能量无法及时统计,低压台区线损率增加。
3措施分析
3.1技术措施
加速农网改造,优化配网网架结构。对供电半径过长、架空线路线径过小的台区制定合理的农网升级改造计划,尤其是搭乘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这辆高速列车加速农网改造,采用切割末端低压用户至邻近台区、分设配变、更换架空线路等方式减小台区线损。新分设的台区要做好中长期规划,配变要安装在负荷较为集中的地方。增设低压无功补偿电容器。
针对功率因数较低的台区进行合理无功补偿,从而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压质量,进而减少电能损耗。根据线路首末端电压判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针对三相不平衡情况比较严重的台区制定线路负荷调整计划,通过用户落火线相位调整、原大负荷单相用户通过增容安装三相表、安装三相平衡自动调整装置等方式减小三相负荷不平衡。合理安排计量装置的轮换计划,每年都要对年久的计量采集装置进行轮换,包括公变终端、集中器、无线采集器、载波采集器、智能电表、JP柜等。同时对于采集系统内监测到的采集、计量异常工单要及时处理,每张工单尽量控制在2天内处理完毕,尽可能降低由于采集和计量异常导致的台区线损异常概率。
3.2提升自上而下的降损效率
关门治线损这种管理方法早已无法满足于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促使不同电压等级间的联动研究成为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疑难问题,而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专业优势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实施多专业会诊方式,促使线损分析效率得到提升,为提升电网开展降损效率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电力企业贯彻落实线损职责以及深化末端融合时,促使降损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只有实现每个台区有人负责,每个问题有人跟踪解决,才能大大降低线损异常问题的处理时间。在低压台区同期线损管理中合理运用互联网+思想理念,对自动识别系统、线损助手APP以及应用等加强开发与重视。
3.3管理措施
安排专人对每日营销流程进行管控。当台区“户—变”关系发生变化时,及时同步营销系统和采集系统的用户采集点,并对低压GIS进行维护,确保低压用户电源、采集点信息准确无误。加强低压采集运维管控。加强采集运维人员技术培训,制定采集失败“今日事,今日毕”制度,当日对采集失败的公变和低压用户进行原因分析和现场运维,以确保当日恢复日冻结电量的采集,对于3天及以上采集失败未恢复的进行绩效考核。确保所有有光伏用户接入的公变终端投入7号任务,尤其是终端故障更换后,必须重投任务并召测该任务的当前投运状态,以确保该任务投运成功。目前可以通过监测采集系统以及一体化电量系统发现部门窃电行为,但针对以上提到的两种比较随机、隐蔽的窃电行为还是较难发现。对此一是建议推广应用透明表箱盖的表箱,组织周期性用电稽查以及临时窃电排查,检查时无需通过拆除铅封拧开螺丝检查用户接线,可以极大提高检查效率。二是试点应用台区末端感知终端,该设备可以进一步减小排查范围,此外通过该设备采集的抄表数据可以对台区线损进行实时监控,以改善目前线损数据的滞后性。
3.4全业务链条贯通分析
为有效降低同期线损,需要对线损的运营监控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加强重视和管理,尤其是该平台所发布的线损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由此可见,线损数据在低压台区同期线路降损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提升同期线损系统与运营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需要合理运用动态化异常数据、静态化线损曲线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真实的展示和分析,将业务流、信息流以及能量流结合为一体,实现统一管理。电网实时线损数据主要通过平台进行实时显示,而由于每个系统之间相互比较独立,无法满足线损管理及降损的需求,成为一种过去式。合理运用平台,将众多专业数据融合为统一的大数据,形成全面、精准的采集线损数据。与此同时,实现静态数据资料信息共享,促使同期线损管理机制的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低压台区的同期线损管理以及降损策略开展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线损异常排查、各系统之间互通统一以及线损过程管控、配电网运行管理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降损方案,如多专业融合精益化管理、全业务链条贯通分析等,有效提升同期线损管理以及降损路径的可行性,促使其满足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保证电力行业正常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项雨,时重雯.开展台区同期线损治理实现精准降损作用——都匀供电局10kV及以下同期线损管理专项行动纪实[J].农电管理,2019(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