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和方法研究 高新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高新
[导读] 摘要:济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济南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简要概述,详细调查济南工业遗产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济南工业遗产在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出济南老工业的保护和再利用的模式和方法,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保护体系,以期为济南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济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济南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简要概述,详细调查济南工业遗产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济南工业遗产在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出济南老工业的保护和再利用的模式和方法,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保护体系,以期为济南老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济南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
        引言:二十一世纪以后,伴随着城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化加快,城市结构调整,一批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业建筑退出历史舞台,城市中一大部分工业建筑遗产面临着被破坏拆除的风险。对这些有价值的老工业区如何加以改造更新利用,如何处理好老工业遗存,令其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各个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济南市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埠的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近期,由于国家提出了“退二进三”的政策,济南调节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多数产业迁至到城市郊区,遗留下大批的废旧的老厂区,如何处理好这些具有价值的老工业区遗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济南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全面的探究,寻求一条可行的保护更新之路。
        1 对济南工业遗产的理性思辨
        1.1济南工业遗产发展概况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密集,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埠的城市。在18世纪初期,一大批的外商来此投资建厂,其工业形态就已经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之下,济南开始兴建了一批近代化的军工企业。19世纪,随着铁路的建设,交通运输的便利增强了货物贸易的往来,济南相继又出现了一批家族式的民营企业,例如济南机车工厂、成丰面粉厂、仁丰纱厂、东元盛印染厂等(如图1)。20世纪末,济南的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变,科技信息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工业,一大批的工厂慢慢被淘汰,有的被拆除,有的进行企业改革得以保留,逐步形成了济南现有工业遗产的形态。[3]
       
        图1 济南老工业(来源:网络)
        1.2 济南工业遗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济南在开始对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更新以来,相对的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效,对济南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可是由于工作开展的比较晚,且保护模式和策略不够完善,仍然存在着些许的问题和不足。
        (1)管理体系不健全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新建建筑逐渐替代了老旧建筑,其保护管理模式已追赶不上建筑更新的速度。济南在工业遗存保护改造体系方面,还基本有大片的空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各部门配合不紧密、缺少遗产价值评定的规范标准等,造成了很多具有价值意义的工业遗产遭到破坏和拆除。
        (2)保护意识不足
        由于缺乏对工业遗产的宣传,政府以及一些房地产商们和社会民众对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认识不足。政府缺少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支持,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和政策支持。开发商们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拆除掉了很多老工业建筑进行新建。济南的老火车站(如图2)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哥特式火车站,它曾被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作为学校建筑类教科书上的典范示例。可由于某些原因,还是将这座极具代表性的济南地标性建筑拆除掉了。
 
        图2 济南老火车站(来源:网络)
        (3)相关研究较浅薄
        关于济南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研究和理论相对较少,且大多数都是对工业遗产的简述、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的描述,缺乏较完整的系统理论,保护理念和经验也相当匮乏,其基础性和针对性比较薄弱,缺少了针对济南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特点而提出的方法与策略,还远不能作为济南工业遗存的保护与更新的针对性与参考性研究模范。
        2济南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体系构建
        2.1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
        (1)改造成展示空间
        展示空间更能真实的反应和展现老工业区的历史记忆,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展示工业区的历史遗迹或历史物品,强化了老工业区在展示空间的真实感和历史感,使市民更能直观的感受和了解老工业区的历史和价值。结合工业建筑改造成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形式,在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对其内部企业文化最大限度的保留。
        (2)向创意产业园转变
        工业遗产中所特有的历史以及和内部宽敞的空间,给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提供了激发创作灵感的物质场所和创作热情,因此,工业遗产的价值和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需求可以相对较好的整合。同时将工业遗产通过创意产业园的形式融入城市中,提升了城市文化创意的内涵。例如济南D17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改造、JN150创意工厂的改造、北京798创意产业园等[6]。
 
        图5 北京798产业园(来源:网络)
        (3)工业遗址公共空间
        对于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区,且建筑或设备保留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可将其改造成为开放性的公园或者广场等公共空间,加入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发展工业服务设施,创造具有文化创意的特色鲜明的城市创意主题公园,如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如图6)[8]。
 
        图6 中山岐江公园(来源:网络)
        (4)工业旅游区开发

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在工业遗产保护、工业考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旅游形式[5]。
        将工业遗产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整合相关的服务设施配套,打造一种开放、富有创意的旅游体验。在工业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对工业旅游进行一定的开发,进而促进工业遗产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
        2.2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方法
        根据济南工业遗产的现状和城市的发展需要,提出相对应的保护和再利用方法,梳理出一条可行的研究思路。
        调查研究:审查工业遗产的现状和价值
        首先对济南整体的城市发展、工业发展等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查研究,为以后的工业遗产保护做好全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调查清楚工业企业的历史沿革与产业文化,对企业的特点和整体价值有一个确切的估算,以便对不同的产业遗存得到针对性的保护。
        (2)客观评价:确定保护级别、范畴
        目前对于济南工业遗存的认定等级比较模糊,其保护方式比较单一。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济南工业遗产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根据工业遗存的价值特征确定保护等级和保护范围。对价值不同的工业遗存划分不同的等级保护,不仅仅是工业建筑遗存,同时还有一些非物质遗存,例如产业文化、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等,不同的保护对象根据保护需求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
        (3)统筹兼顾: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系统规划
        在前期所有的调查、评定、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业遗产周边的区域进行统一的规划,将保护改造后的工业遗产更好的融入到城市整体的发展中去,使两者得到更好的结合与协调,进而发挥工业遗产保护的更大价值。
        创新设计:将工业遗产“活化”
        从前期的对工业遗产特点、价值、保护级别等方面的分析来看,设计师应提出一套完善的保护与改造的设计方案,结合合适的保护方式,通过对建筑、景观、构建、基础设施等的部分保留和适当的改造设计,并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和想法,达到新与旧的结合,历史记忆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令历史中的工业遗产通过再利用和更新改造在现代化的今天重新绽放光彩。
        结语:工业遗产作为济南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对于特有的历史遗存,我们应该对其持有重视的态度和快捷的行动,但是其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波及到的范围也相对较广,只是单纯的进行保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在以后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工作中,一定要沿着完善的保护道路走,对工业遗产的现状及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业遗产的价值特点,划分出保护等级和保护范畴,进行统筹规划,结合现代设计,令工业历史在现代化的今天能够“活化”。
        参考文献:
        [1]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J].上海:同济大学出社,2007
        [2]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发生和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润武.图说济南老建筑近代卷[J].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