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李世乾
[导读] 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宜市平塘第二初级中学    李世乾   525333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提升课堂的效率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引言: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困扰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的一项难题。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对初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实际,就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一、课前导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等。在导学互动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某炮兵团在战备周进行实弹演习训练时,他们通过怎样的计算才能精准命中目标?其依据原理是什么?教师设计这些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并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对直角坐标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学会利用方格纸建立直角坐标系,从而描述具体物体的位置。如果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想国家地震局预测地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确定具体位置的?联系生活实际得知,是通过所在地经纬度来判断地震地区位置,并对震区进行定位的。同样,炮兵团也是通过此方法来发射炮弹的即。那么,学生会对问题产生系列联想,对位置定位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他们是如何定位的?通过跟学生玩抢座位的游戏,将教室进门的第一行第一列位置记为(1,1),然后依次排列,随意说出(1,3)(3,2)等位置,让学生举手回答具体位置所在,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种互动方式既生动又能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元素。通过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优化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情境贯串初中数学课堂,有利于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生活中蕴含的原理和规律的总结归纳,同时,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将指导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更加熟悉的场景中,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进发智慧的火花。灵活地将生活化的问题和教学情境相结合,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共同感知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需求以及教学目标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助形象、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学习状态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生活化情境的适宜性和关切性以及生活化问题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协作,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彰显团体的智慧和力量,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法学习数学知识,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应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将竟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空间,根据学生的特点划分小组,引导学生明确分工,在小组内部充分地探讨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难题,并开展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较量,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和意识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讲题
        教师要优化选题,所选择的习题要具有典型性,而问题则要呈现出“生长性”,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以后能够产生新的思想与方法以便实现举一反三。其次,教师要对班级整体情况有所了解,了解学生所擅长的数学题类型,并预计其在讲解时能够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根据讲题实践来看,如果讲题十分精彩则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促使其数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最后,教师还应关心学生在课前备题时的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点拨,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在讲题时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如此不仅表现出对讲题学生的尊重,也为补充、评价等方面奠定了基础。追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其所讲解的习题,并通过追问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在解题上的依据,以便在解题方法上实现最优化。学生虽然在讲题其过程中所选择的讲解方法可能存在不足,但是也会有闪光点,而此时教师则要给予学生肯定。只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讲题才能够做好对课堂整体状况的掌控。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时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正处在飞速发展阶段,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阶段特点,本文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开展互动式教学的策略,希望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曹家群.新课标下对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6(17):225.
[2]石世敏.数学游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现代交际,2016(17):230.
[3].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高级研讨会[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