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华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胶州市 266300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影响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在水利规划设计阶段,有关人员要注意其地基处理,保证其处理效果,符合施工规范,防止后续施工受到不良地基处理的影响。确保建设效果,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水利项目作为国家基础建设,其是我国各类民生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等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基准,保证工程项目本身可发挥出应有的职能。然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水利项目工程量大、专业性广等特点,加大施工技术产生问题的几率,严重降低整体工程质量,阻缓我国经济体系的发展。为此,项目施工中,应采取正确、规范的施工技术,并从多个角度对技术的实施性、应用性进行探讨,保证每一项技术在对应的建筑环节中可发挥出本质价值,为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1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特点
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和常规的土木工程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施工环境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特点分析如下:1)建筑占地面积广,建设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需要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2)建筑环境特殊,大部分施工位置交通不便且地形复杂,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更高;3)由于建筑环境地理位置复杂,建设难度更高,对施工技术有更高的要求,经常出现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4)水利建设在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要确保基础建设强度。
2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2.1锚固施工技术
锚固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中最基础的一类施工工序,因其施工简便性、经济型等优势,可极大提升整体施工效率。从水利工程项目整体来看,施工环境一般远离城市体系,且对水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而水源周边的地质在水体侵蚀、渗透作用下,整个地理结构的稳定性将降低,如在此类土地上进行施工,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技术设定,以确保地基施工可满足整体工程建设的需求。锚固技术的应用则是增加地基施工的稳定性,通过将拉力杆的一端穿插到地基岩层深处,另一端则与地表建筑设施相连接,此种结构的组合形式,可直接将岩层与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平台,而非是以地基层为受力点,这样建筑物即可获得较高的结构力,提升整体建筑设施的承载力,为后续工程的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2.2粉喷桩施工技术
粉喷桩是采用粉体固化剂在地基深层进行混合搅拌,经由固化剂的反应作用,提升地基整体强度,以排除掉地基中具有饱和软粘土特性的土质,粉喷桩其也被称之为固土桩。在整体施工前期,需对待施工区域进行清洁处理,保证地基土质层面的整洁性、光滑性满足施工基准。在桩体定位中,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确定,确保放线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并应严格遵守图纸文件的设定需求,降低误差产生的几率,同时,施工人员应在桩体上标注基准高位置,以简便后续下桩工序。此外,现场下桩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将桩体的垂直度误差维系在1.7%之内,以避免桩体倾斜造成部分区域搅拌不均匀,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材料、工程水电等必要类设施必须严格遵守参数基准,且电力系统应保证供电的持续性,确保整体工程建设的连贯性。
2.3预应力管桩技术及应用
预应力管桩是水利工程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建筑组成部分,目前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之中,预应力管桩的安装和布置大多由两种方法组成,即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类。先张法,顾名思义即为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预先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结构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再将其运用在不同的建筑部位,帮助水利工程更为稳固、扎实。而后张法则明显区别于先张法,是将整个工程的完成强度达到80%后,再使用其他的方法将构件强度提升。
两者的目的都是保证水利工程的结构稳定性,但在施工步骤、施工方法上存在切实的差异,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施工,保证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在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具体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专门的土地沉降处理工作。当前建筑工程中,沉降技术方法有包括静压法、锤击法等。前者即为使用高压力设备,直接向下施加压力,达到沉降的目的。在应用锤击法进行沉降处理时,施工人员需提前做好施工勘察工作,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确定打桩施工顺序以及桩体密集度,从而提高沉桩成效。与锤击法相比,静压法更适应应用于软土地质的沉桩处理中,在应用静压法施工时,施工人员同样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基的基本承载能力去,确认地基基本承载能力满足静压法施工要求后再行施工。
2.4预应力管桩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技术也在逐步发展和更新,预备应力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水利电气工程领域,预应力管道技术广泛应用,在水力发电工程中,关底沉降分为正压法、注解法和振动法,线装法和后装法是预应力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不同,预备作业文件施工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2.5土木合成材料加固施工法
在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中,采用民间复合材料的加固施工方法,提高地基处理效率,民用复合材料的加固施工主要以施工负荷的平均分布为基础,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载重能力和稳定性有,水利施工时经常出现塑料性剪断工程能力,对工程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但由于民间复合材料的节制力均匀分布,节制力的膨胀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障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承载能力的目的。
2.6软土处理技术及应用
所谓的软土,指的是建筑下方主要是由淤泥或含水量相对较高,其承载力表现较差的土质所主要组成的土地结构。在水利工程中,该土质相对较为常见。而软土地及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滑坡、膨胀和变形等问题,造成建筑物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软土处理是水利工程的重点任务。目前来看,软土处理技术最为主要的方法有换土法、排水固结法两类。前者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类方法,其原理是使用水泥土、粗砂和灰土等压缩性较小,承载力较高的土质,替换原有承载力表现较差的土壤,使得地基结构更为牢固。尽管换土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不足,其原理也相对较为简单,但其操作成本往往较大,且后续处理存在不便等问题。后者排水固结法也是常见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人为加压和排水的方法,使得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加强的方法,该方法相较于换土法操作难度更小,成本也相对更低。
3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很多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水平。通过进一步实践研究,作为相关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能力,要重视结合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有效的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才能实现技术创新,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梅淑霞.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分析[J].河北水利,2019(10):38-39.
[2]王艳.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3):298-299.
[3]郑兆余.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4):157-158.
[4]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1):278-279.
[5]马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