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康丽英
[导读] 如何将一些教育专家提到的理想课程转变为经验课程,确保国家美术课程得到有效的实施,这个问题是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考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无法进行解决的问题。

南平市延平区杨真小学   康丽英  

摘要:如何将一些教育专家提到的理想课程转变为经验课程,确保国家美术课程得到有效的实施,这个问题是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考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无法进行解决的问题。作者觉得,在实施校本化的过程中,应当对国家的课程标准进行清楚的掌握,对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涉及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对课堂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对教材进行校本化处理等。
关键词: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
        深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需要全面的发挥,推动中小学学生的发展,确保其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的美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着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思想、目标及内容的承载物是课程,教师通过对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国家课程的综合使用,可以更好的结合本地区以及学校的特点,选择更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本篇文章就以《中国画水仙花画法》当做实际教学策略的一次分析过程。
        一、程观指导的设计思想和教学实践结合效果突出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合理的融合了信息技术以及其他方式和资源,是此次学习工具的重要特点。
      利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有关水仙的照片和图片,这时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花是什么品种,你喜欢水仙花吗?你为什么会喜欢这种花?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对水仙花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1对1移动设备学习的方式,对相关的教学重点进行着重讲解,解决在教学内容中遇到的难题,这是学习工具的特点之一。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相关的视频,使学生对于如何利用勾勒填色来画水仙花,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与认识,这样便可以对画画中的难点进行分散。
      通过教师与学习工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水仙花的步骤,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体现,我们展现了美术学科的特性。
      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在进行多媒体学习工具的演示以及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美,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创意以及想法。
      选择适当的媒体,对基本功进行展示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以及情境进行有效的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不是过于突出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也不是对教师示范作用的忽略,它主要体现了美术学科的学科本位。
      发挥评价以及合作的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合作意识,也可以让他们取得成功的愉悦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通过相互之间的评比以及观摩等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为确保进行有效的学习,作者对义务教育中的美术类教材进行了充分的阅读,对中国画的教学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梳理,形成了一个新的中国化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此体系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模式中,使教学课程变得更为紧凑,相互关联。而且需要站在课程的立场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掌握之后,结合相关的课外实践,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一次对课程内容进行明确把握其中的难点以及重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就紧密的联系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加了教学的意义,增加了课堂互动,建立了新的课堂美术教学模式。
        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在校本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我们将传统的静态预设的课堂教学设计观转变为动态生成的设计观,强调教师要考虑不断变化的情况,思考应对的策略,并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留下足够的空间。
        1.教学过程模块化。
        对于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教学模块化设计相对于传统线性教学设计而言,模块化教学过程能够增加美术课程教学灵活性特点,使得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意切换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以此预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预知风险。所以在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模块化设计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渗透,并得以积极实施。在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模块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423学习鉴赏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儿。:设计情境,激发冲突 — —新知预习,生成问题 — —展示交流,提炼方法 — —精讲点拨,拓展升华 — —当堂达标,迁移训练 — —课后反思,自我监控。通过六个模块的内在联系,使得小学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效果得以有效实现,并借助灵活调整策略,使得六个模块内容之间既独立,又不可分割,增强校本化实施价值与有效性。
        2.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主张教师不断地改善教学方式,让美术教学方式多样化。具体来讲,我们要求教师根据美术学科的学习特征,在教学中多采用自主表现、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多体验,多操作,多实践。
        3.教学实施个性化。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不同个性的教师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我们自始至终地强调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努力让每名教师“成为独特的自己”。
        三、创编校本化教材
        有了对国标美术教材的深入解读与分析,紧接着就要对其进行校本化的编写与呈现。在创编校本化教材时,我们要求创编者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创编的教材一定要符合国家美术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分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二是创编教材的体例与风格最好与国标教材保持相对统一;三是创编教材中选用的图文内容一定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边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肖昌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益探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年06期
[2]汪霞;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英国中小学基础学科解析(之一)[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