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阳邦清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为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许多老师开始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保证学生既能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又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塑造完善的人格。

衡东县第二中学  阳邦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为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许多老师开始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保证学生既能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又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塑造完善的人格。本文以高中地理为分析对象,了解核心素养下在该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相关教学策略及技巧,以期为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 立德树人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时,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动,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备受关注。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条件,深入剖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将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教学策略的改革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人地协调观的全面渗透,为立德树人思想的有效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理老师需要关注学科综合性特征的分析及研究,了解地理要素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性,站在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及背景。
        立德树人思想的落实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及理解,老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自主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花漠化?与荒漠化相关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呢?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来鼓励学生自主利用现代学习工具,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降水、气温和植被、土壤性质,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是一方面,人文活动也会导致荒漠化的产生,将环境保护的概念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 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板块,为了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老师需要调整教学思路。首先老师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情相结合,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创新教学活动。


比如在学习《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老师可以播放与钓鱼岛事件相关的视频短片,让学生意识到钓鱼岛是我国的领土,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其次,老师可以全面展示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轨迹,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及理解,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将民族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优秀文化,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老师可以将乡情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升华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剖析地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挖掘其中的乡情元素,让学生意识到地理与个人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主动与老师交流,高效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地理学习任务。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推动教学改革时我国十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高中地理老师需要注重教学策略改革,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首先,老师可以积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平台,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领悟,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来体现地理教学的指导价值和作用。比如老师可以将抢答、辩论和讲演相结合,通过播放视频、音频和展示图片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在参与地理学习活动时自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家国情怀的感知及培养,结合灾害防治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比如在学习《中国主要自然灾害》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观看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地理灾害的理解及认知。在发生各种必然灾害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同对抗自然灾害,这些对学生将是一个重要的洗礼。
        最后,老师需要注重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以及分析,坚持过程性评价策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付出,保障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在与他人的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优势互补的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4、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时老师需要关注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找准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点和突破口,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指导价值和作用。人地协调观的渗透是基础,老师应该创新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保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完成学业,提升学习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高中地理学习技巧及方法。
参考文献
[1]胡茂永.彰显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简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17).
[2]李春艳,黄梅,罗洋,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C]//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一卷).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