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教学法为依托,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上   作者:张河炳
[导读] 目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

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张河炳  365400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化情境的设置、科学方法的引导、精准切人点的制作,在项目任务的安排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品质的综合培养。高中信息技术课标大力倡导项目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完成具体项目,还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得到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在分析教学目标、构建项目主线、设置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体验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双重提升。这样既可以践行课程标准,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化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不仅要传承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而且要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思维上的变革。当我们深人到一线教学中就会发现,很多教师对项目学习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项目的设定和项目产品上,缺乏对项目学习深层次的思考。
        一、高中信息技术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1、提高学生标准化考试的成绩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标准化考试仍然是学生步人大学乃至社会或家长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必将要参加全省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若不通过便与高考无缘。但平时枯燥地讲授和上机训练让学生痛苦不堪。对实际生活毫无意义的机械训练成了学生身上的一把枷锁.信息技术课程实施项目学习,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了更强的目标意识,更加全身心投人地去学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记忆也变得更容易更持久,成绩自然会提高。
        2、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素质能力
        在当今世界,只是理解知识和概念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在大学、现代工作场所或个人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称之为“二十一世纪技能”或“成功技能”。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施行,这门学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观。项目学习适合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开展和应用,能为学生未来素质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在项目中能够自由表达,展示才能,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创新且富于创造性,极大地提高了在21世纪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生态课堂的项目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互动
        在互动式教学这一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几乎所有以学生为“主人公”的教学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面这些问题:(1)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效率受兴趣影响大,如果没有兴趣,课堂效率会大幅度降低。(2)学生实践步骤不明确,时间控制能力差,经常因为做许多无用功而导致任务未能完成。故教师需要在项目式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互动。



        例如在“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开展“去西藏旅游”这一项目。而在项目的开始时,教师可以用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展现西藏的美景,充分激起学生对西藏的兴趣,让学生对未来去西藏旅游充满向往。而在项目的开展中,教师也可以在将整个大的任务分成各个不同的小项目,每次应该进人下一阶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让学生不在一个阶段花费过长的时间.如在项目开展时间过半是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去旅游需要钱,大家记得在制定旅游攻略的时候要把旅游的预算写上。”以此让还在查询更多旅游景点的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旅游信息上来。这样,通过课前导人和项目中的引导,教师有效地加强了师生互动,并以此保障了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了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2、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主题
        在项目式学习法中,选择项目主题是关键,是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必须花费一定的心思来选择项目主题。具体来说,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若教师选择的项目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进而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选择了“出游计划”作为项目主题,由于这一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较强,纷纷主动完成自己的出游计划。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规划和设计,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丰富评价的主体,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之一,一个好的评价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激发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评价多由教师进行,封闭性较强。而对于项目式教学而言,由于内容较为复杂,其需要用更加多样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单独的学生自评还是教师评价都较为片面,这就需要教师丰富评价的主体,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评价的互动性。
        例如,在“作品集成”这一节,教师就可以以“身边的趣事”为题让学生制作一个网页。而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组内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每个学生的自评,对自己组作品的各方面的评价。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一作品发送到网络社交平台上,让其他的学生进行欣赏,并发动一次投票,让所有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作品(自己的作品除外).最后,教师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从学生态度、活动氛围、选材立意、最终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写出最后的评语。这样,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评价这一环节的互动,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式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课堂的开展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推进小组合作并丰富评价的主体。这样,教师才能在各个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提高项目式教学的效率,更好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海军.探究高中信息技术中的项目教学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222.
[2]翟丽.基于项目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7,(25):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