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及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沈红
[导读] 摘要: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性能,更关乎着居住人员的生活质量。

        上海欧信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0000
        摘要: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性能,更关乎着居住人员的生活质量。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工作的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对实际应用效果及主要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有效提高我国建筑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项目的不断涌现,建筑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成为影响住户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好防水防渗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应用,有效控制渗漏水对建筑的侵害程度,切实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挥建筑结构的优势,提高工程防水防渗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操作流程。
        1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研究意义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能够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而渗漏作为一个常见问题,经常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但在建筑工程实际实际过程中,由于项目涉及到的工艺较为复杂,工程量较大,施工单位难以完善各个细节,且部分领导人员忽略了对防水防渗工作的重要性认知,导致建筑项目存在漏水渗水隐患。
        在建筑施工防水防渗设计工作中,主要涉及到厨房用水及卫生间用水,一定程度影响着住户的居住体验。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透工作作为建设行业的基础项目,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注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十分重要。管理人员要明确各个施工地点的检查细则,强调设计图纸在项目施工环节的指导作用,强化管理力度,有效控制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应用质量,强化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工作质量。此外,对于部分工程量较大的建筑施工项目,由于其施工周期较长,各项目之间可能会出现衔接不良的情况,这对项目的统一化管理提出挑战。在保证整体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强化不同部门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防水防渗工程管理指标,强化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质量。
        2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
        2.1伸缩节
        在防水防渗技术施工环节,常涉及到伸缩节的使用,各个伸缩节之间的距离,对于整个建筑施工质量有着影响作用。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明确各伸缩节的具体位置,发挥其在防水防渗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意义。一般来说,若建筑设计图纸没有对伸缩节间距的详细规定,则尽量将间距控制在4米左右。
        2.2排水管道
        在进行防水防渗管道施工时,设计人员应事先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对设计图纸中各个施工细节的详细介绍,规范各个排水管道的具体施工计划。尽量避免因施工误差,造成的防水防渗工程质量。此外,应注意由于温度等原因,造成的排水管道或其它零部件的尺寸变化,争取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2.3地漏。
        地漏对于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地漏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安装高度与走管要点进行明确划分,应保证地漏安装完成后,可以直接作用于结构板面上,满足二次装修时装修基层高度要求。就安全方面而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防水防渗工作的施工质量,又要尽可能地将地漏安在地板局部下凹的位置上,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漏面的高度。
        3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3.1墙面防水防渗
        一般来说,建筑墙体长时间处在室外的暴露环境中,导致墙体内外温差较大,导致墙面防水效果下降。就墙面防水防渗工作而言,其主要内容是对装饰面层质量遭到破坏后的外门窗防水防渗施工、控制因材料老化导致的墙体渗漏,以及二次结构与主体结构交界部位渗水。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获取较高的工程利益,使用了不合格的防水防渗材料,导致一些危险性极高的质量缺陷隐藏于施工过程。所以,应加强材料使用的质量监管,从材质上避免漏水渗水隐患的出现。在墙面防水防渗工作中,要选择防水防渗性能较好的墙面建筑材料,能够为建筑施工防水防渗工作提供良好助力,其应用范围广,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科学合理地应用防水卷材施工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由于渗水漏水所带来的危害,在房屋基层施工工序完成后,利用粘着剂等材料减少防水防渗材料与整体建筑之间的缝隙,提高墙面防水防渗能力。合理使用处理剂,注意在进行卷材粘贴时,要实现明确其对于衔接部位的宽度要求。


在完成平层施工后,需要进行局部喷水实验,通过对积水的情况调查,检测墙面防水防渗性能[2]。
        3.2门窗防水防渗
        门窗作为建筑物中经常活动的部分,容易受到外界雨雪天气的影响,若门窗防水防渗工作不完善,在阴雨天气来临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渗水漏水现象,对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所以,施工人员应重视对门窗防水防渗技术的实施应用,根据实际环境制定相应的施工流程规划,以及国家对于相关建筑施工所规定的执行标准,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门窗防水防渗能力。此外,由于人体能够直接接触到门窗,所以在施工设计环节,不仅要考虑门窗材料的防水防渗性能,更要尽可能地使用绿色材料,降低其对于居住环境的污染。一般情况下,门窗与墙体之间应保留2厘米-4厘米之间的缝隙,以便进行建筑材料的填充工作,并借此提高门窗防水防渗施工质量。
        3.3地下室防水防渗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地下室构造较为复杂,其所涉及到的施工工艺较为困难,且由于地下阴暗潮湿的环境,导致地下室中经常会出现水渗漏问题。地下室建筑结构常采用混凝土连续墙,这种墙体在收缩时会出现裂纹,长时间的裂纹会影响墙体防水防渗质量。且部分连续墙在二次浇注过程中,缺乏相关施工标准,没有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施工,导致封内存在渣杂物质,造成胶凝材料失散等问题。
        就地下室施工而言,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防水防渗工作的困难性,应利用防水涂料,结合地下室施工的结构特点,提高防水效果。在处理地下室管线穿墙位置施工时,应加强各墙体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完善套管处理,提高防水防渗工作质量。在后期维护管理方面,要有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补修,延长地下室防水防渗设施的使用年限,就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保养。由于混凝土对于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感知较为敏感,所以在进行防水防渗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地下室工程的温度环境有效落实和调整保养工作,帮助地下室混凝土尽快完成凝固施工,降低出现漏水渗水的可能性,提高建筑质量。
        3.4排水管道防水防渗
        在进行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技术应用时,需要注意排水管道的布置技术及材料选择,根据不同建筑项目,以及排水管道的不同用途和具体要求,选择适宜的管道材料进行排水管道防水防渗施工。在管道材质方面,针对不同材质的管道,需要采取不同的安装技术和连接方法,采取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如PVC材质的管道,在连接时就应采用熔接的方式。注意杜绝强制性的管道连接对口,以及在消除管道与管道间的空隙时,因温度过热对管道造成损坏。建筑施工的排水管道安装,避免不了要穿过屋面,而在特殊节点上,一定要做好材料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固定支架或海绵等材质,保障管道不受墙体和外面物体的影响,实现给排水管道防水防渗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排水管道的外观检测,通过物理测试手段,保证其不存在破损、脱皮、露骨、裂纹等情况,确保防水防渗功能质量[3]。
        3.5注重防水防渗工作验收
        在以往的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相关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在实际管理环节,经常出现实际建设进度与进度安排不符的情况,使得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验收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管理效果,影响着相关项目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的验收报告,方便施工人员对于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进行了解。若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改正,确保建筑防水防渗施工质量。除此之外,项目管理者应制定合理的防水防渗工作验收制度,强化监测人员的工作技能,切实提高其自身职业素养及项目验收能力。保证验收标准符合国家政府所要求的相关规定,通过细节化验收服务,强化验收质量,保证整体建筑的防水防渗施工效果。
        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及应用过程中,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防水防渗工程的施工效果,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建设经济、安全、实用的防水防渗系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坤,张勇,刘绍根,等.“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标准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133-135.
        [2]徐小勇,唐凯,王志龙.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替代地下室结构柱的可行性分析及其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8,40(07):1125-1126+1130.
        [3]李柏彦,袁丽.厚积薄发砥砺前行为行业蓄力访天津中怡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给排水专业总工程师黄新天[J].求贤,2019(1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