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5期   作者:张振铎
[导读] 目的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1-12月到本院救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
        摘要:目的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1-12月到本院救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25人运用保守方式进行医治,另外25人运用普外科手术方式进行医治,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外科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愈率为100%,而运用普通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仅为76%(19/25),两个分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治愈效果。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效果??
        引言
        造成急性阑尾炎病症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此种病症的发病人群较为广泛,一旦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救治。急性阑尾炎病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治疗如果不够及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此,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通过随机选取样本的方式,选择了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加入到了本次研究工作当中,同时按照数字表法将这50例患者各自以每组25人的分配方式,把他们分为了参考组和对比组。参考组当中,有患者女性(13例)和男性(12例),年龄在18-56岁,平均年龄36岁,患病时间5-20h,平均9.32h。对比组当中,有患者女性(16例)和男性(9例),年龄在20-61岁,平均年龄33岁,患病时间4-22h,平均7.8h。所有患者均有十分突出的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不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可以进行相关对比性研究,同时已经得到患者和家属同意。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法。首先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同时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给予患者甲硝唑及头孢类抗生素并实行静脉注射治疗,每天2次,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腹痛情况,相隔4h观察1次,实行体温测量法,每天2次。待治疗完成后3d进行血常规复查,并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自身恢复状况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若观察显示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证明患者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对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当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首先对其实行补液,以保证酸碱度及电解质的平衡,避免患者出现其他不良感染。另外,针对女性患者,还会对其盆腔部位、附件进行检查,并对疾病进行分型,探查指导手术。治疗方面,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实行开腹手术并取右下部位腹麦氏切2~4cm的切口,顺结肠带方向准确寻找阑尾,分离阑尾根部粘连部分,取近端0.5cm处进行结扎,切除阑尾,后使用荷包进行缝合,并及时清理腹腔镜下的积液,然后直接进行包扎并放置1个引流管。疗效诊断标准:进行超声检查主要按照Alvarado评分系统、阑尾超声检查系统,诊断治疗依据为:①出现脓肿、合并粪石、管腔积液、血流增多、管壁增厚、阑尾管径加宽。②间接征象包括出现回声增强/肠系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回肠壁/盲肠加厚、肠蠕动增强/减弱,腹膜腔结液。其次还要对患者进行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随着急性阑尾炎疾病的发生,人体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增加,患者尿中也可能出现少量白、红细胞。
        1.3观察指标
        经普外科临床治疗之后,首先详细的分析诊断结果,再对给予患有急性阑尾炎这一疾病患者的普外科手术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再科学的分析全部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这次急性阑尾炎的调查研究,其临床治愈对比组为98%,高于参照组69%很多。通过这一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式应该在普外进行大规模宣传和推广。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现阶段临床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人群也较为广泛。急性阑尾炎一般分为4种:阑尾周围脓肿、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上腹痛主要表现为脐周及中上腹疼痛,几小时后由于发生腹痛转移使疼痛固定在右下腹。患者早期呈现为一种神经性反射疼痛,肚脐四周及中上腹疼痛范围较广泛,有时无法准确判断疼痛位置。当壁腹膜及浆膜层受到炎症波及时,患者疼痛感觉即固定在右下腹,原脐周及中上腹疼痛感觉消失或减轻。由于急性阑尾炎处于人体中腹部的右下部位,极易受到食物残渣及肠腔粪便的影响,进一步使得细菌性感染疾病增强,从而导致急性阑尾炎,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状况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若出现此类现象则需要对患者及时进行救治,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并发症,例如腹膜炎、器官衰竭及败血症,极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有研究发现在临床治疗中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可使其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如此,手术治疗方法还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显著缓解,明显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8]。急性阑尾炎患者一旦发病,医疗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不可避免的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极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医疗人员还需要对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化脓性门静脉炎等并发症及时做出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9-10]。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长、腹痛持续时长及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均表明对患者实行手术疗法治疗阑尾炎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此外,本研究中心普外科急性阑尾炎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好,其他严重并发症及切口没有完整愈合均是患者预后效果差的重要原因。近来关于急性阑尾炎治疗效果的分析较多,而过去研究重点主要是腹腔镜下微创法优势方面,本研究尚未得出相关结论,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例数不足有关,事实上对于腹腔积液较多、穿孔性阑尾炎的患者而言,常对其选用开腹手术疗法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推广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鑫.普外科临床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3).
        [2]王子君.急性阑尾炎在普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1).
        [3]江志霞.普外科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研究[J].中国社区师,2017(08).
        [4]王菊明.普外科临床中诊治急性阑尾炎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