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EH)患者夜间收缩压(SBP)波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0例EH-OSAHS患者,分为AHI>30组27例,AHI16~30组38例,AHI5~15组24例,AHI<5组21例,对比各组夜间SBP波动指标和PSG监测参数,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HI>30组、AHI16~30组、AHI5~15组SBP上升指数、上升平均值和快动眼睡眠期SDs明显高于AHI<5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氧减指数为影响呼吸相关SBP上升指数因素(P<0.05)。结论:EH-OSAHS患者的夜间SBP波动程度提升,间歇性低氧血症在其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EH;OSAHS;脉搏波传导时间;SBP
EH常出现血压变异,即血压异常波动,为心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多采用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波动,但间断的监测不能获取中间缺失的血压波动信息[1]。脉搏波传导时间(PT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动态血压监测方法,与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具有相同的持续监测特性,还可在不影响夜间睡眠的情况下进行,且具备更高的准确性[2]。EH发病与OSAHS有密切关系,但鲜有研究报道其对血压波动程度的影响[3]。基于此本研究就探讨OSAHS与EH患者夜间SBP波动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0例EH-OSAHS,均接受PTT血压监测和多导睡眠(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AHI>30组27例,AHI16~30组38例,AHI5~15组24例,AHI<5组21例。纳入标准:(1)心功能NYHA≥2级;(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3)原发性EH;(4)OSAHS引起的低氧血症。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NYHA分级和夜间SBP波动指标[觉醒期SBP标准差(SDs)、非快动眼睡眠期SDs、快动眼睡眠期SDs、睡眠期SDs、SBP上升平均值、SBP上升指数、SBP自发性上升指数]以及PSG监测参数[AHI、TST内<90%SpO2的时间占TST百分比(<90%SpO2时间比)、TST内每小时微觉醒发生次数(微觉醒指数)、TST内每小时降低SpO2≥3%出现次数(氧减指数)]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以(M)表示,KW检验;相关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AHI>30组BMI明显高于AHI5~15组、AHI<5组(P<0.05)。表1。
.png)
2.2 各组患者SBP波动程度对比
AHI>30组、AHI16~30组、AHI5~15组SBP上升指数、上升平均值和快动眼睡眠期SDs明显高于AHI<5组(P<0.05);AHI>30组、AHI16~30组、AHI5~15组非快动眼睡眠期SDs明显低于快动眼睡眠期SDs(P<0.05);AHI<5组非快动眼睡眠期与快动眼睡眠期SDs对比无差异(P>0.05)。表2。
.png)
2.3 影响SBP上升平均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Pearson分析显示<90%SpO2时间比、氧减指数、AHI与睡眠期SDs、SBP上升平均值呈正相关(P<0.05)。以微觉醒指数、BMI、年龄、性别、AHI、氧减指数为自变量,呼吸相关SBP上升指数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性别、氧减指数为影响呼吸相关SBP上升指数因素(P<0.05)。表3、4。
.png)
3 讨论
研究显示[4],EH患者血压异常波动与靶器官功能损害和结构异常有关系。血压异常波动的机制较为复杂,为分析EH-OSAHS患者SBP波动程度的变化及与OSAHS的相关性,本研究重点分析了该类患者的夜间睡眠期SBP波动情况,为降低非呼吸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将AHI<5即非OSAHS患者,作为参照组,使各组具备一致的基本资料。连续血压上升平均值和SDs为反映血压波动程度的常用参数,通过PTT监测方法可直接获得SBP上升指数,以此反映SBP波动程度[5]。结果显示,AHI>30组、AHI16~30组、AHI5~15组SBP上升指数、上升平均值和快动眼睡眠期SDs明显高于AHI<5组(P<0.05);AHI>30组、AHI16~30组、AHI5~15组非快动眼睡眠期SDs明显低于快动眼睡眠期SDs(P<0.05);AHI<5组非快动眼睡眠期与快动眼睡眠期SDs对比无差异(P>0.05),提示EH患者SBP波动程度增加与呼吸紊乱事件有关。Pearson分析显示<90%SpO2时间比、氧减指数、AHI与睡眠期SDs、SBP上升平均值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提示EH患者夜间SBP波动程度增加与OSAHS有关。虽然AHI与OSAHS 低氧血症有密切关系,但OSAHS低氧血症的发生处于部分打鼾和气流受限阶段,因此即便考虑BMI和性别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显示,氧减指数为影响呼吸相关SBP上升指数因素,而微觉醒和AHI无相关,提示OSAHS患者夜间SBP波动程度增加与呼吸紊乱导致的间歇性低氧血症有关。
参考文献
[1]陈向荣,孟庆国,别自东,等.OSAHS对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人血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7):2160-2163.
[2]李佳.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D].青海:青海大学,2015.
[3]刘敏,解春霞,谢小超,等.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16-17.
[4]张济祥,卢洁,肖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波动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06):1019-1022.
[5]夏皓.高血压合并OSAHS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的关系[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