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仲猛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仲猛
[导读] 摘要: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准则,安全发展是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国网淮安供电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2
        摘要: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准则,安全发展是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几年,电力企业的配电网供电线路相继被爆出各种安全事故,减低城市居民对供电线路安全性、可靠性的信任,严重阻碍电气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标准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综合治理配电运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显著提高配电网运行设备的管理质效。本文将简要分析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及实效路径。
        关键词: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主体责任;设备故障;设备管控
        1、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综述
        1.1标准化管理定义
        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而规定的经营、管理、生产标准,标准化管理具有目的性、不可更改性、完整性等特性,是决定企业长久发展和生死存亡的主要因素。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想要充分发挥出标准化管理的价值,必须要参照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制定出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复性问题,有效避免各种风险和漏洞,提高企业在同行业角逐中的优势,推动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概念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需要消耗的电能逐渐增加,电力企业想要保证电能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率先降低人为因素、机械因素所引起安全事故的几率;需要将传统的配电运检模式替换成最先进的标准化管理,降低人为因素、机械因素对配电运行状态的影响;还需要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提高统筹管理控制的成效,显著提高电力企业经营效益。
        1.3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表现形式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表现形式分为许多种,实践效果最显著的是因地制宜推进标准化管理、深化 “放管服” 管理。前者可以充分调动出各层次企业的信息、技术、设计等资源,充分发挥出各层次企业的优势,趁早发掘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采用超前防范的措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机械因素付安全作业管理的影响,提高配电设备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成效。后者将配电运检工作进行分级,每一级设备运检人员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采用“事前防范、事中分析、事后总结”的管理模式,强化运检人员的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成效。
        2、阻碍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有效性的因素
        以某电力企业配电运检工作区为例,试分析阻碍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有效性的因素。该配电运检工作区有50名员工,运检工作按照功能划分为:带电作业、配网建设、配电检修、配电运维四项,主要负责城市内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检修、配网建设等工作。2016年,某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开始统筹管理控制配电工作区的一切事物,有目的性的引导运检工作建立标准化配电网,在实践过程中不间断的修正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在始终影响标准化管理的实效性、有效性。
        2.1人为因素
        当前,配电网的绝大多数运检人员普遍存在标准化意识薄弱、工龄短、专业技能不熟练、工作经验少等共性问题,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实际执行难度大,严重影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另外,各小组运检人员的专业素养残次不齐,根本无法发挥出标准化班组的实力,甚至出现过因人为操作失误出现大面积停电的问题,严重降低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2.2制度因素
        当前,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尚未意识到监督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实践的重要性,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只是周期性的前往配电运检工作区进行检查,没有构建并完善一种长期性的监管机制,造成监督管理成效并不可观。

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并没有针对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出与之配套的一体化执行管理体系,导致运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工作脱节”问题,标准化管理执行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无法通过标准化管理降低各种事故的发生几率,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优化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3.1构建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团体
        电力企业想要保证配电网供电线路运输过程中安全性、可靠性,必须要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明确和落实设备管理责任,需要从配电网中各项设备的源头上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才能有效提高设备运检的成效,才可以保证电力企业长久、稳定发展。总之,配电网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组织的运维效果,只有构建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团体,才可以整体提高运检人员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力度,才能保障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对在职的运检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务必要保证结业考核达标的运检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在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等方面均发生质的变化,可以有效执行和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配电网供电设备运行管理的效果。
        3.2构建并健全精益化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构建并健全精益化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是将来配电运检工作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先要保证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务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其一,配电运检工作区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制定并完善日常管理方案,每月需要重新讨论并优化标准化实施计划,将具体的日常管理方案提交到给个运检小组成员的手中,运检人员需要真实记录在执行标准化管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当标准化管理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之后,运检人员需要及时参照《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建议》相关内容进行修改,需要将修改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发送至配电运检工作区微信群中,让全体运检人员需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主管人员需要详细讲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再次提高配电网供电设备管理的质效,杜绝因设备管理问题而造成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
        4、实行革新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计划的效果
        4.1安全管控效果显著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体系在配电运检工作区实践之后可以发现:配电运检工作区的生产现场作业流程越发标准化、智能化,强化了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的力度;深化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细化落实配电运检主体责任;提升了运检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严抓常态化作业管理控制,制定和健全安全应急方案等等。
        4.2专业管理效果明显
        采用标准化“放管服” 管理模式之后,运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不断增强,运检人员执行标准化管理制度效果比较显著,有力有序的开展相关运检工作,将运检工作做到“细”、“严”、“精”。当前,配电运检工作区已经细化落实各运检小组管理的主体责任,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等关键环节可以做到紧密衔接,业务越发精细、精湛,大幅度提高配电运检工作效率和质量。
        5、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需要采用标准化管理模式,将标准化管理模式运用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深化配电网标准化建设工作,强化工作区现场安全管控工作,确保配电网供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智恒,王劲松,何靖玲,等.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18,049(006):163.
        [2]郑建文.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05(032):1856.
        [3]方翔.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数码设计(下),2019,000(009):150-151.
        [4]王海明,王瑞,徐冬,等.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自然科学(全文版):2017,00258-00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