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3019910106XXXX
摘要:土建施工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土建工程作为重要的施工建设部分,在实际建设应用中,面对其施工的复杂性以及高要求的施工现状,对技术应用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土建施工现状分析,强化对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新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专业性强、工期长、投入成本高、技术类型多样等特征,尤其对施工技术来说,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设计图纸要求,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也大相径庭,而施工企业为了保质量、增效益、促发展,在施工当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了一个成熟、独立的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体系,并在实际施工当中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1建施工新技术应用重要性分析
1.1建筑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
事实上,施工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广受我国乃至全球建筑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对其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建筑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作为建筑市场上的重要主体,必须不断创新技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化技术的创新以及应用无疑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此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和肯定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逐步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1.2生产力发展的满足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市场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在当前创新市场建设的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对于市场的全方位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对于建筑市场来说,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不仅是各大建筑企业相互竞争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建筑市场我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事实上,大量新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同样在客观上证明了技术对于生产力发展所具有的中啊哟推动作用。虽然现阶段部分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完善潜力,但是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分析
2.1高边坡防护技术
高边坡防护技术作为当前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应用的新型技术之一,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在稳定性、牢固性土坡建设基础上,为土建工程主体建设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高边坡防护技术在当前创新应用中注重贯彻绿色施工理念。此种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首先,则是植物防护技术。植物防护技术在边坡中应用,通过植物根系固结水分,降低水土流失。且植物防护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维持工程生态系统平衡基础上,同时满足工程稳固性建设需求。植物防护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根据:高边坡地点、高边坡的土壤条件合理选择植物,优先选择新的人工培育品种。且植物选择中,选择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保证植物的存活率。而且,植物防护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边坡植物种植密度的有效保护,注重多种植物混合种植,提升存活率。如将草本植物与灌木植物搭配种植,合理选择施工时间,最大限度提升覆盖效果,为边坡防护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其次,则是加固技术的使用。此种技术应用于高边坡防护中,综合使用抗滑墙、抗滑桩、压浆锚柱、预应力锚索、柔性主动防护网等多种方式提升加固效果。且在边坡防护中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水分过度聚集对边坡产生侵蚀现象。最后,工程防护技术的应用。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应用于风化严重的岩石路边坡,工程团队需要从抹面防护、喷水泥混凝土与喷砂浆防护、砌石防护法等方面进行协调使用,独立或者综合性使用,提升整体边坡防护效果。
2.2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
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具有建造速度快、投入成本小、节能环保等特点,逐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外墙挂板吊装、叠合楼板吊装、梁吊装、柱吊装以及阳台吊装等。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预制混凝土结构质量,同时精准计算抗震性能、梁柱承载力等技术参数。比如以梁吊装施工为例,施工人员首先应当确定吊点的准确位置,然后固定好挂钩以及锁绳,吊绳的夹角需要大于45度,当起吊系统形成后,空载提升至离地面500mm的距离,此时,施工人员必须对受力点、吊绳与吊钩的安全牢固度进行检查,确定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后,方可进行起吊作业。在吊装梁体时,应当对梁的标高以及支点位置予以校正处理,避免误差过大,埋下施工安全隐患。在梁体吊起后,施工人员需要将梁体两端扶稳,使梁体对准中轴线,当吊钩停止摆动后,方可入座。
目前,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普及率在10%以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随着成功施工案例的逐步增多,这种施工新技术也日渐纯熟,加之在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号召下,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必将在建筑工程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2.3早拆模板技术
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安全稳定性高、材料周转快、投入资金少、作业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主要表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楼板受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工艺流程较为规范,杜绝了模板搭设随意性状况的发生。在夏季施工时,模板层数从3层减少到1层,冬季施工时,模板层数由4层减少到1层,这就大大减少模板材料的周转费用,进而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工艺流程较为简洁,现场施工人员能够快速掌握技术要点,确保施工进度合同标准要求。早拆模板技术的工艺流程是首先拆除柱头的梁托,使龙骨与模板下落,接下来卸下模板块与龙骨,最后拆除水平支撑与斜撑,与常规支模技术相比,早拆模板技术能够节省一半的作业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早拆模板技术只拆除模板模板,而保留立柱,这样一来,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不受影响,同时,拆除下来的模板经过清洗处理后,可以二次循环利用,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模板投入成本,并且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2.4长螺旋钻孔混凝土压灌桩施工技术
螺旋钻孔砼压灌桩主要施工流程:场地平整→桩位放线→钻机就位→钻进成孔→原土回填刚钻成的孔。重复上面的施工流程,直至1号、5号至9号楼974根桩成孔全部完成,更换钻头,进行第二次成孔:场地平整→桩位放线→钻机就位→钻进成孔→压罐混凝土→插入钢筋笼→移钻清理机具土方→桩头防护。之所以需第二次成孔,是因为第一次成孔与二次成孔时使用的钻头有一定的差异:首次施工采用柱齿钻头,通过冷压法嵌装柱齿钻头,该钻头可适用于多种土层地钻进施工,钻进过程中可根据岩层情况及时调整钻进速度。第二次成孔时使用的是带有可打开活门的压灌钻头,砼可通过空心的钻杆泵送输入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是:钻孔挖土之前,为了防止土、砂和水进入空心钻杆,应闭合活门,待开始泵送混凝土时再将活门打开。
结语
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在当前工程技术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新技术应用中,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防水施工新技术以及深基坑支护新技术等方面贯彻使用新技术,注重技术应用客观性、合理选择技术,建设专业化技术团队,全面发挥新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韩明岩.浅谈土建施工新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3):30-33.
[2]周林海.浅析建筑工程新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7(1):20-22.
[3]霍虹志.建筑工程中对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