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压实技术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毋波
[导读] 摘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对市政道路通行能力具有直接影响,为确保市政道路通行效果,必须加强路基路面质量控制。
        身份证号码:14272519910525xxxx
        摘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对市政道路通行能力具有直接影响,为确保市政道路通行效果,必须加强路基路面质量控制。阐述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必要性,并对其压实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涉及原材料、压实工艺、机械设备等内容,总结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技术要点,旨在提升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压实作业
        0引言
        城市化进程大趋势下,市政道路建设规模随之扩大,由于车辆通行量的增加,对市政道路通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环节施工中,压实作业对于道路整体密实性的影响较大,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通过压实处理手段提高道路稳定性,为车辆通行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1-2]。
        1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必要性
        1.1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基于合适的措施完成压实作业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得到显著的提高,且道路在耐久性方面的表现更良好,有助于减少维护工作量,维持稳定运行的状态,减少在道路维护的人力、成本等方面的投入。基于路基路面压实作业,还可有效减少市政道路病害,以免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驾驶者可获得更加安全、舒适的行车体验。
        1.2保证路基路面的平整度
        基于合理压实技术的指导,路基路面压实效果得到保障,路面平整度表现更为良好,各环节施工可有序推进,实现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协调,兼顾多方面要求。此外,在科学路基压实技术的推动作用下,还可以避免大范围返工的问题,项目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2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影响因素
        2.1材料质量欠佳
        材料是创建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工程实体的关键,若施工所用材料不达标,经过压实处理后道路性能远达不到预期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则是压实度偏低。从现阶段的市政道路建设状况来看,路基路面工程中以复合材料的应用效果较好,其由多种物料构成,彼此间的用量关系要合理,否则将明显提高施工材料管理难度,易导致混合料性能欠佳的情况,经过压实处理后最终的效果不良[3]。例如,路基材料拌制过程中,由于材料的添加比例无法与工程施工要求相适应,生产所得的混合料整体性能受到影响,难以满足市政工程施工要求。又如,若材料自身的质量欠佳,在投入使用后其使用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路基压实效果与设计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路基路面中应当高度注重对混合料质量的控制,诸如水泥、沥青等各类物料的比例要具有合理性,同时各项原材料的质量要满足要求,否则经过压实处理后其效果将偏离预期,存在极为明显的质量问题,无法满足车辆的正常行驶要求。
        2.2压实工艺缺乏合理性
        在确保混合料质量足够良好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压实施工技术,要求所用技术与施工环境相适应,相关人员的各项操作应符合规范,否则将产生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部分市政道路建设对于碾压工艺提出极为严苛的要求,更要注重对压实技术的选择,要求各项操作符合标准,依据特定的流程完成碾压作业,各环节有序推进。若施工中存在压实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或是未依据规范展开相关作业,此情况下路基路面压实效果必然会偏离预期。施工中,合理控制压实机的速度,若出现速度偏快的情况,易导致压实度失控,后续路面产生明显的不平整现象,甚至威胁到路基路面其他部分的质量。若碾压时相关摊铺作业缺乏协调性,也将明显加大施工冲突,各环节难以做到有序推进,路基路面压实效果也将受到影响。


        3市政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
        3.1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
        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路基路面压实效果的前提,要根据施工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材料,从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中采购高质量材料,进场时加强质量控制,以抽检的方式掌握各批次材料情况,避免低劣材料被应用于施工中。市政道路建设中若遇到地质条件欠佳的土壤层,必须将该部分彻底挖掘干净,否则将混入施工材料中,影响材料性能,且不利于后续碾压作业。经过土壤开挖处理后,可换填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改善底层质量不良的问题。部分市政道路项目填筑作业选择的是复合材料,更要加强质量控制,各类原材料的质量、配比、拌和方式等都要满足要求,确保此类材料在经过压实处理后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可通过配比试验的方式调整工艺参数,且要高度注重水泥等关键材料的质量控制,其用量要在合理范围内,否则会出现强度不足等问题;若选用沥青混合料,除了确保沥青等原材料的质量外,还需注重对施工温度的控制,体现在材料拌和、摊铺、压实等环节,各阶段温度要维持在合理区间内。
        3.2路基排水处理
        市政道路建设中,路基积水过多也将对压实质量造成影响,合理控制路基含水量具有必要性,不仅要加强对路基填料质量的控制,还需配套完善的排水系统,消除积水对路基结构性能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确保其在经过压实处理后的质量符合要求。实际施工中,需以市政道路结构特点、周边环境等因素为依据,加强路基结构排水通道的设置,合理施作急流槽、截水沟等。除了做好积水清理工作后,路基压实过程中还要注重自然降雨对施工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要以合理的方式做好防控,尽可能消除雨水渗透现象,以便给路基压实创造良好条件,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压实作业。
        3.3碾压方式控制
        路基路面压实作业对于所用的施工技术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应根据路基路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碾压方式。通常,市政道路建设中全方位做好路基路面压实必须经过三个环节,即初压、复压和终压,各自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套相应设备并调整碾压参数,协调好各施工机具,以合理的顺序推进各环节,高效完成碾压作业,创造优良的压实效果。路基路面压实对于操作顺序提出较高的要求,应优先从两侧开始碾压,再逐步转向中间区域,碾压全程按照由轻到重的方式合理加压,要求各阶段的碾压工艺参数都具有合理性。此外,各层、各段碾压厚度要得到有效控制,以免出现道路整体不协调的情况。
        3.4碾压速度控制
        碾压作业对于工艺参数的要求较高,合理控制碾压速度对于最终的压实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以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为前提,以路基路面压实质量要求为指导,严格把控各阶段的碾压速度,使其维持在合理区间内,以免发生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做好压实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即路基路面的材料质量要满足要求,从而给碾压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初压、复压和终压所对应的碾压工艺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碾压速度这一层面,初压时以慢速的方式为宜,经过此环节应确保路基路面具有较好的密实性,而后的复压和终压环节可适当提高设备速度,目的在于加强碾压,消除设备行进中产生的轮迹,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4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中以合理的技术手段做好路基路面压实作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此环节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且施工材料、碾压工艺等方面的不合理均会对最终的质量造成影响。施工单位要从市政道路质量要求出发,以此为立足点严格把控各环节的施工质量,提高项目的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梁世平.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0):180-181.
        [2]班峰.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7(30):152-153.
        [3]祝月朋.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4):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