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苏哲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苏哲
[导读] 摘要:一个良好的住宅建筑不应该只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还应该给人们生理和心理上带来愉悦。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48
        摘要:一个良好的住宅建筑不应该只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还应该给人们生理和心理上带来愉悦。在当前的城市住宅中由于社会生活模式发生的转变,邻里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频率显著降低,人和人之间形同陌路的现象时有产生。当前公共空间设计问题需要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融合多学科领域知识,充分了解人际交往对空间环境的促进作用,对当前公共区域进行合理化的分析与设计,旨在为今后的住宅建筑领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改善现有的城市住宅居住环境。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措施
        1住宅公共空间的定义
        住宅公共空间就是指在住宅区域内举行一些公共性的交往开发空间,另外也可以指一个住宅建筑实体存在的开放区域。比如,小区内的绿化带、小区道路、小区中心活动区域等,这些都是住宅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小区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而且还可以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2公共空间设计的价值
        公共空间是小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能够充分发挥住宅作用的前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居民在选择住房时,都会选择舒适度较高的住宅,公共空间是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对居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将居民的意见和想法纳入其中,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对居民带来良好的体验。另外,需要对绿地、广场等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舒适度为原则,对公共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面积的减少,如何将建筑成本与舒适度妥善处理好,成为设计师面临的巨大难题。
        3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对人们的日常起居也有重要影响,应重视对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对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其虽然已经较为关注设计的水准,但是还存在设计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没有合理地根据住宅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进行公共空间的尺度比例控制,导致公共空间缺乏规划性,整体较为混乱;(2)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导致设计出的公共空间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不能满足老人以及儿童的个性化使用需求。且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大部分设计人员都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经验,在设计时不能充分考虑住宅建筑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需求,导致无法设计出具有较高服务水平以及使用效益的公共空间。
        4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4.1设计基础
        从设计基础的角度来看,当前城市住宅的公共空间,包括商业空间和住宅空间等,空间都是区域内的居民每日进出的必经之地,使用频率非常高,也是人与人之间展开交往的主要使用空间。但从当前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很多使用者对公共空间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空间功能性较为单一,缺乏服务性。这样一来,居民之间进行交往的空间比较有限。一个良好的住宅建筑周围应该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且周围的基础设施配套会比较成熟。住区公共空间,应尽量满足通风、采光、人文设计等需求。
        4.2标准层公共空间设计
        标准层的公共空间指的是每个楼层之中的公共空间,这是楼层住户产生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邻居之间发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通常情况下每个标准楼层有三个主要的公共空间,包括楼梯厅空间、入户空间和廊道空间,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交往特征。在标准层设计方面应该有意识突出公共空间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们从住宅内部空间直至最终回家的这段路程,应该突出人文交往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展开分析,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实际需要。

所以,无论是灯光、楼道空间材料还是导视系统,都要考虑到人际沟通问题。
        现代建筑一般都配有电梯,电梯是住户回家时的主要枢纽。电梯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公共空间,栋楼梯间作为消防疏散通道,在建筑中的作用也非常显著,如果能对这些楼梯厅空间展开合理改进,提升它的空间价值,就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改善现有的人际关系。总而言之,在更小的空间内,人们会相互倾诉谈话,也能更容易将这些空间视作人际交往场所,这些领域划分明确的公共场合能够保持良好的辅助功能。在廊道设计上,传统设计方案是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去解决多人的居住问题,但在这种设计方案下,我们无法识别用户信息和住户特点。再加上现代人群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居民的隐私性成为了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可以考虑到居民交往方面的隐私需求,在充分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采用双廊式设计保证隐私程度,这样一来居民不会失去既有的交往空间,且新的公共空间也可以成为交流沟通的主要场所。
        4.3屋顶公共空间设计
        现代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屋顶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开放平台。由于屋顶具有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采光条件,可以作为重要的开发空间而存在。在实际的公共空间设计中,我们也需要分析,将屋顶作为公共空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屋顶不需要额外占用土地,屋顶资源可以为建设居住环境提供重要的空间场所。某些建筑的屋顶绿化覆盖率较高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环境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建筑绿化覆盖率较高,也能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和心理状态。从不利条件来看,建筑的屋顶使用率普遍较低,特别是配置电梯的垂直交通建筑中,屋顶并不是属于必须经过的区域,某些非顶层居民进入屋顶区域的频率本身较低,再加上某些住宅电梯并不能直达屋顶,其利用率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很多建筑的屋顶具有水箱、消防设备、太阳能设备等,如果要进行设计规划,可能会干扰到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
        所以屋顶活动空间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解决居民去屋顶的渠道问题。在相关设计中,可以考虑从两个角度展开设计,一种是直接通过安全楼梯或电梯间到达屋顶,另一种则是借助外廊到达屋顶。此外,在屋顶活动内容上也需要更加丰富,满足不同人群对建筑设计的基本需求。例如我国某些城市的屋顶就成为了人们锻炼的主要场所可以让人们进行休闲放松,借助天然的地理优势和阳光,给邻里提供一个更加温馨的交流场所,甚至可以开展小规模聚会。
        4.4中心景观公共空间设计
        中心景观设计主要以中心绿地设计为主,结合景观小品,人行步道、景观花园等共同营造出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交通便利需要的同时,增加中心公共区域的功能性、娱乐性、观赏性,融合在整个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环节之中。以建筑围合形成的中心公共空间来说,中心景观区域不仅体现在空间层面,还体现在视觉层面,可以考虑在设计时将这部分区域视为观赏性空间。
        结束语
        在新型商品住宅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居民之间的联系日益减少,由于邻里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开始逐渐显现。从根本原因来看,在于现代人群的生活习惯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得现代城市商品住宅空间布局发生了显著改变。所以如何在满足住房利益的前提下,对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营造出适应传统人际关系发展的平台,是设计过程中生态理念与人文理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9):101-102.
        [2]王奕杰.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城市建筑,2019,16(08):97-98.
        [3]林姿彤.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设计,2019,32(04):96-97.
        [4]姜延龙.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