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蓝彩华
[导读]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2019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其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探讨护理措施,看其护理后的总有效率。结果:引发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因素包括临床侵袭操作、意识状态、机体营养、排痰障碍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2.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护理管理,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ICU)科室收治患者病情相对严重,部分患者存在呼吸障碍,需要对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吸氧措施。对于呼吸功能丧失或者存在喉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则需要通过切开气管来缓解呼吸困难的情况,患者受到原发病影响,且自身机体免疫力衰退,临床治疗需进行侵袭性操作,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收集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重症监护室住院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 1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9.12±2.09),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6.35±5.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纳入研究。
        1.2研究方法
        1)伤口护理:气管切开后,每天更换纱布垫至少 2 次,保持切开部位敷料清洁、干燥,若分泌物、血液污染严重应随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仔细观察有无感染及皮下气肿的发生。同时,观察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及量,气管套管口予双层湿纱布覆盖。
        2)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定时冲洗与更换留置导管工作,检查是否存在堵塞,做好消毒和清洁措施。
        3)控制探视人流,减少病房无关人员的流动性,对病房做好每天的消毒工作,根据需要给予患者气道湿化处理,及时为患者吸痰,注意不要对气管黏膜反复刺激。呼吸道护理。
        4)防止脱落:保持气切套管居中位置,固定套管的系带打手术结或死结松紧度以能容入1-2 指为宜,并注意预防气管套管的气囊破裂或滑脱,应定时检测气囊压力,以免压力过大压迫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患者翻身或坐起活动时,应先将呼吸机管道调整到足够活动的长度并固定好导管以防移位。气管套管的系带应打死结。
        5)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气管切开后不能说话的原因,持续时间及预后,减轻患者的焦虑,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关心患者,给予足够的交流时间;鼓励患者使用术前约定的手语。或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1.3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护理措施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无明显异常,感染症状消失;有效:干预后患者临床相关体征、指标有所改善,感染症状得到控制但还未消失;无效:干预后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对比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涉及要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接受 χ2检验。用(x ±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 检验。计算所得 P<0.05,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高危因素
        经研究分析,引发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因素包括临床侵袭操作、意识状态模糊、机体营养缺失、排痰障碍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
        2.2 干预效果对照组82.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 1。
       
        
        3 、讨论
        3.1 重症监护室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包括
        3.1.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及免疫功能均在逐渐下降,而老年患者呼吸系统构造也在发生变化,纤毛清理痰液的功能下降,咳嗽反射能力减弱,导致痰液无法及时排出,细菌无法及时清除,引发肺部感染。
        3.1.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使得皮肤组织遭到破坏,气管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其防御屏障遭到破坏,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增加肺部感染的概率。患者长时间卧床,吞咽能力下降,失去自主排痰能力,发生误吸情况也会增加肺部感染概率。
        3.1.3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为保证营养需求,患者需要留置各种导管,侵入性操作易导致肺部感染。
        3.2 针对上述致病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概率,具体为:
        3.2.1 加强临床医师培训,合理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避免出现滥用情况;明确抗生素用药指征,了解药物代谢及动力学效应,防止盲目应用抗生素。
        3.2.2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实施营养干预,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提高免疫力;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后,控制好血糖及血脂水平,尽早撤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3.2.3 加强呼吸机保养,48 h 更换 1 次过滤装置,严格按照无菌流程操作,定期对管道消毒。
        3.2.4 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管理,按照无菌流程操作,使其保持干燥。
        3.2.5严格把握住院时间,提高感染意识,按照手消毒流程实施洗手制度。
        3.2.6加强健康训教,告知患者香烟的危害及戒烟重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律的生活作息。
        综上所述,引起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对危险因素加强关注,采取预见与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朱珏 . 针对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59):11825-11826.
[2] 王宏 , 王建平 , 刘学民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34(14):59-61.
[3] 朱燕 , 左培仙 .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J]. 现代养生月刊 ,2016,32(12):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