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李娜
[导读] 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10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研究组(50例)在常规护理安全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数据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同时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为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以及心跳骤停等,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1]。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影响着临床实践、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2]。为此,本文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具体的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220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无脑部局部病灶体征;(3)患者的意识清楚;(4)自愿参加此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认知意识障碍的患者;(2)存在严重肝脏功能损伤的患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的患者;(4)不愿参加研究的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55-83岁,平均(68.9±4.6)岁;其中高血压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10例;心肌病患者5例。研究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56-83岁,平均(69.0±4.5)岁;其中高血压患者21例,冠心病患者14例,心律失常患者12例,心肌病患者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如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按照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配合主治医生进行患者的治疗等。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安全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内容如下
(1)成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敏感指标护理小组由科护士长、护理组长、以及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成员负责组织科室护士对于敏感指标的筛选标准,并且负责筛选过程中的统筹管理工作,包括资料查询和指标的初选、以及科室护士提出的意见等进行收集。
(2)筛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①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结论等资料提出“护理质量”和“敏感指标”、“心血管”和“安全管理”等关键字,并且在相关文献的数据库中搜索到相关质量敏感指标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具体情况拟定出敏感指标的等级划分,包括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20项。②敏感护理小组向科室的成员发放敏感指标调查问卷表,对拟定的50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评分,并且根据评分结果,修改和删除存在分歧的指标,选出得分较高的几项作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如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质量合格率(包括专科护理合格率、基础危重护理合格率、病区管理合格率)等。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种结果,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2)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包括入院宣教、住院宣教、出院宣教及患者评价四方面。采用本科室自制的记录表进行评估。
(3)观察两组病患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质量主要有三方面,包括基础危重护理合格率、专科护理合格率及病区管理合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筛选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用统计学工具(版本:SPSS21.0)读取。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SAS和SDS)呈现形式(x±s),验证方式t。以P等于0.05为分界点,小于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
        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合格率   
        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n,%)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各大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针对的患者群体为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衰、心肌梗死等症状,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复杂、发展较快的特点,因此需要合理科学严谨的护理治疗措施。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很有必要。
        基于此,本文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拟定相应的敏感指标等级划分,并且设立出评分的关键字,然后进行数据库的搜索挑选出符合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的相关指标,交给科护士长进行筛选,然后选出得分较高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护理质量合格率(包括专科护理合格率、基础危重护理合格率、病区管理合格率)3项作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 姚艳敏, 宋巧凤,等. 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心律失常及SAS评分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6, v.38(11):143-145.
[2]王越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影响[J]. 医药前沿, 2018, 008(027):313-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