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伴随城市发展加快,建筑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使得建筑工程不断涌现。建筑项目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其质量问题也日渐凸显,不仅给百姓的人身安全构成影响,还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就如何提升建筑管理效率、确保建筑施工质量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提高策略
前言
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建筑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管理人员结合施工现场环境制定施工方案,再根据方案来制定管理计划。工程管理涉及面较广,只有将每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方能确保管理质量。而施工质量控制与工程管理有共同之处,也是为了规范施工环节,以达到施工质量。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工程管理工作不到位,施工质量未得到合理控制,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价值体现
在建筑工程中有两项重要工作,一是工程管理、二是施工质量控制,将这方面工作做好,对建筑企业而言很有意义。从宏观层面来说,建筑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给社会创造巨大效益,因此加强管控工作,可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价值。在建筑工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资源管理过程也是资源优化过程,对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大有益处。当有效管控施工行为时,就可为建筑业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氛围,从而提升建筑业的整体实力。从微观层面来说,建筑企业的目的是盈利,那么就需要把控施工关,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成本,还能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唯有建筑企业健康发展,才能在改善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管理体制因素
管理体制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质量,唯有管理体制完善才能提升管理质量,然而当前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以至于工程管理措施无法有效执行。在建筑业有一个普遍现象,即分包制度。由于工程分包,施工企业就无法准确掌握工程内容,也容易出现相互推卸的情况,这就给施工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要想管控到位,需要联合总包、分包的力量,共同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
(二)建筑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中会使用大量材料,所以说材料是影响工程管控的因素之一。很多建筑企业过于看中利益,会压缩材料成本,以至于一些不合格的材料出现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质量不过关,那么其参数也不符合建筑项目要求,会大大拉低建筑性能,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很多建筑企业为图省事,不对材料进行有效检测,以至于供应商以次充好,从而让伪劣材料流入建筑工程。
(三)施工设备因素
建筑工程会应用大量的设备,而设备本身性能也会影响施工质量。然而当前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选用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设备,即便是选对设备,也会由于不注意保养,从而让设备性能大打折扣。此外,施工人员不能有效驾驭设备,以至于施工质量被降低。
(四)施工技术因素
建筑企业对于施工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慢,实践证明,传统技术不利于施工质量控制。再加上很多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充分掌握施工技术,会大大影响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未与施工环境相契合,一味保持传统技法,会让建筑工程出现诸多质量问题,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拉低了企业形象。
(五)施工环境因素
施工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天气特点、地形地貌等因素。当天气状况较差时,施工环节就会受到影响,如若不注意,极易降低施工质量,同时存在延缓工期的风险。有些区域的地质条件较差,如若不重视,不仅不利于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还会埋下安全隐患。
在开展施工活动前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考察,以此作为施工方案的设计依据,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施工企业忽视这方面工作。社会环境也会对施工造成干扰,比如施工前并考虑设备噪音,在施工时就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心情,还会拖延施工工期。
三、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提高策略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推动建筑业良性发展。管理体系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明确岗位职责,让管理人员清楚工作内容以及承担的责任,以此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二是明确管理流程,让管理人员清楚如何开展工作,以此提升管理效率。三是制定管理制度,让管理人员清楚管理具体内容,并让管理行为有依据。四是制定奖惩措施,当管理人员发现违规行为时知道如何处罚。当然,表现优异者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五是建立监督机制,并成立监督小组,以此规范监督管理人员行为,同时进一步控制施工作业情况,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
严把材料关可有效提升管控质量,而材料管理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严把采购关。建筑企业需安排专人对建材市场进行考察,挑选几家具有资质的供应商,对其产品进行对比,找出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再从中找出价格适宜的材料,并与供应商保持合作关系,以此确保建筑材料充足。另一方面,严把检验关。虽然与供应商达成战略同盟,避免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还是要对每一批材料进行实验室检验。从材料中随即挑选样品,并送至实验室。由实验员对材料性能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只有材料性能满足建筑需要方可使用。
(三)严把施工设备性能关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施工设备会提升施工速度,但需要严把设备性能关,从而让施工质量有所保障。建筑企业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市场进行调研,找到几款符合施工要求的设备,对其性能进行对比,找到最佳设备。在设备入场后,对其外观进行检查,并进行试运行。同时,与厂商完成技术较低,确保施工人员能准确使用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设备养护,如若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需停止使用设备,并对其进行维护,让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为节约建设成本,企业可租赁设备,但设备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对于淘汰、空闲设备可以进行出租,以增加收入。
(四)重视施工技术创新
施工技术众多,需要建筑企业充分掌握技术咨询,将符合自身的技术引进建筑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筑企业做好技术讲解工作,确保新技术充分应用。此外,建筑企业要鼓励施工人员对技术进行革新,以此提升施工效率。当前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为此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建筑企业要主动思考,将节能环保技术充分运用在建筑施工当中,从而打造精品工程。
(五)优化施工现场环境
要想建筑工程管控到位,需要在施工前对自然环境进行调研。调研途径有两条:一是求助于气象部门,让其提供准确的数据。二是求助于档案馆,将历年的天气情况进行总结,从而找到规律。建筑企业要安排专人对施工区域的地质地貌进行实地考察,将土质样品送至实验室,对土壤参数进行检验,并将检验报告作为施工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施工前,要充分考虑设备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等问题,尽可能将影响降到最低,这样做不仅可降低投诉率,还能确保施工活动如约完工。
四、总结
加强建筑工程管控工作刻不容缓,需要建筑企业全员提高重视,共同制定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严把材料质量关与设备性能关,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此外,不断优化施工环节,以此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汤立.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02):154-155.
[2]陈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舍,2020(12):111.
[3]黄育兴.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