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益固混凝土有限公司 529000
摘要:如何确保建筑施工水平、提升施工技术并灵活运用材料均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有效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具体设计期间,相关工作者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降低发生由于竖向变形等问题而对建筑结构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在选用混凝土材料期间要格外重视。对此,本文从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材料选用
引言
结合相关资料可知,混凝土材料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一起构成:一是骨料;二是水泥;三是外加剂;四是活性掺合剂等,其质量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各种物质的性质与配比,只有等级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材料才能确保建筑的整体水平。而如何选择混凝土材料,已然演变成现阶段值得深思的课题。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着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展开论述。
1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1.1骨料
因为建筑的每一个部件针对骨料的粗细要求也有所区别,并且也要迎合其混凝土泵送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对骨料进行挑选的过程中,其粒径质量以及形状大小等方面均会影响到泵送效果。鉴于此,为了从源头上降低泵送堵塞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关人员需要对石子的粒径要求进行科学把控,而最合适的石子形状近似于圆形。针对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和输送管径之间的比来说,泵送的高度保持在不大于50m时最佳,而碎石的最大粒径和输送管径之间的比小于1:3,同时卵石的最大粒径和输送管径之间的比小于1:2.5;不只是这样,当泵送高度范围保持在50~100m时,那么这个时候骨料的最大粒径和输送管径之间的比为1:3~1:4;倘若泵送的高度不小于100m,那么此时骨料的最大粒径和输送管径之间的比为1:4~1:5。相关人员在对骨料进行选择期间,通常以续级配为主,这是因为针片状的颗粒含量会对混凝土的可泵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倘若其含量大于规范标准,那么就会增加堵管情况出现的概率。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当针片状的颗粒含量不小于10%时,那么发生堵管的情况就会随处可见,所以在实际选择期间,要充分确保其含量小于10%,而选用细骨料时一定要以中砂为主。
1.2水泥
在对水泥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其强度要符合耐久性,还要迎合高泵程施工中的关键性能。针对水泥的用量而言,其会对泵送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对水泥用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相关性能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同时在优质的可泵性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一定要将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只是这样,在对水泥类型进行选择期间也应当多加留意,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其对混凝土拌合物在其和易性方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干扰。在具体选择期间,通常是将以下两种当作主要材料的:一是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复合硅酸盐水泥。对矿渣水泥进行深度剖析后可以发现,其没有较强的保水性能,同时它的泌水性也较大,因此尽量不使用这种类型的水泥。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在选择哪种类型的水泥,其质量均要迎合相关要求。
1.3外加剂
相关人员在选择C50~C80的混凝土时,一定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将水灰比保持在0.4以下,通常是在0.25~0.38之间为宜,因此,倘若水灰比控制在不大的状态下,通常是令混凝土的拌合物迎合泵送施工的实际需求,并且针对高效减水剂的要求一般是要大于25~30%。与此同时,还要求相关单位的用水量一定要保持在150~180kg的范围内,而减少单位用水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在发生硬化期间出现由于失水过多而收缩的现象,也在无形当中减少了结构竖向的变形程度。站在客观的立场出发来讲,因为加入了高效的减水剂混凝土,所以发生坍落情况是在所难免的,其损失程度也会逐渐增加,如果是在高温天气这种现象就会变得越发突出,所以一定要结合气候条件与工程需求等各种因素添加与之相匹配的缓凝剂,目的是为了将工作水平加以提升。
1.4活性掺和料
相关人员在对高强混凝土性能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减少水泥的用量来降低水化热情况出现的概率,所以添加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硅粉等就显得格外主要。倘若添加了良好的活性物,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大大减少胶结料使用频率。因为粉煤灰属于煤粉经过充分燃料之后所形成的废料,因此其里面含有以下物质:一是铝氧化物;二是活性硅。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因为粉煤灰的颗粒不大,且细腻,加入与二次水化的界面较大,因此经过水化之后能实现对水泥石结构的科学优化,确保混凝土在硬化之后处于更加密实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讲,因为粉煤灰的颗粒存在着球形玻璃体的表面,所以能够令拌合物的数量得到有效降低。不只是这样,其没有较大的密度,因此可采取相同重量的粉煤灰将水泥加以替代,并且还可在适当的情况下提高拌合物浆体的数量以将泵送效果加以提升,继而降低混凝土坍塌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关人员在对粉煤灰进行选择期间,通常是使用I级磨细或者是II级磨细,而针对掺量而言,通常是水泥重量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它的烧失量一定要保持在不大于百分之五的范围内才可以,而针对水泥的掺和料与矿物含量的掺和料来说,也一定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结合相关实践调查可知,在对高强泵送混凝土进行配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原状的细灰为主。
2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
基于建筑行业日益发展的背景之下,高层建筑数量层出不穷,所用泵送混凝土普遍由搅拌站生产,施工场地往往使用预拌混土。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科学选择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生产企业的工序质量也非常主要。
造成原因:
第一,强度不够的关键因素是因为混凝土被运输到指定位置后,相关人员为泵送方便,盲目往混凝土里面加水;第二,针对已经掺用含缓凝组分外加剂的混凝土来说,尽管前期强度不高,但是后期强度却持续增加,致使试验时强度不够,需要重视试验时间。第三,导致混凝土缓凝的因素有很多,像计量器具不准确、缓凝型泵送剂的质量不稳定等。第四,致使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是泵送剂的质量不满足相关要求;二是在现场等待的时间过长等。
针对混凝土生产企业来说,其应当对以下几点引起必要的重视:
第一,配合比设计规范,同时要进行科学的试验加以证实;第二,采购质量相对比较可靠的原材料;第三,添加一定数量的掺合料以及外加剂;第四,在指定的时间内对计量器具做好校验工作;第五,在对原材料进行保存期间,应当尽可能确保其质量不会受到任何干扰。第六,针对露天堆放的骨料来说,其基于各环境之下需要对其配比与实际用量进行科学调节,像高温、雨后含水率等方面的干扰。第七,在充分结合运输距离、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来对外加剂用量加以调节。
结语
提升建筑物的施工水平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标准加以提升,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只有对此事予以高度重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从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新建.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206+208.
[2]李迪文.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及控制措施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85.
[3]张杰.建筑混凝土材料选用及疲劳机理研究[J].城市建筑,2013(20):203.
[4]熊百平.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的选用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