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探索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月第9期   作者:韦克高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道路工程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的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对道路工程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工程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也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因此,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对于城市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是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工程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从而影响到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然而。目前在道路工程的施工中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也不完全到位,基于此,本文对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做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管理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方便、高端的居住与生活环境,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目标。道路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加强管理和控制。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至关重要,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不到位会导致道路路基的承载力达不到使用要求,从而影响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软土路基本身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强化路基的稳定性。
1.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特点
1.1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较低
        软土路基由于土质较为疏松,结构的密实度很低,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下时软土路基很容易向下塌陷,导致软土路基会向各个方向分散开来,从而导致道路路基受到很大的破坏。当然,软土路基由于自身的压缩系数较高,在外力作用消失的情况下软土路基会慢慢的恢复到受压前的状态,但是由于软土内部层次在外力作用下已经发生较大改变,在恢复原状之后中间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缝隙,对软土路基的结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1]。
1.2软土路基的含水量较高
        软土土质的含水量一般要远远超过普通土质,由于土壤中水分较多,导致软土之间的缝隙较大,软土路基的坚固性就较弱,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1.3塑型体积应变
        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关键就在于改变软土路基的内部结构,增加软土土质的密实度,从而提升道路路基的承载力。软土路基的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整体的变形,也就是具有塑型体积应变的特点[2]。
2.目前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1软土路基自身的承载力不足
        前文已经提到,软土土质普遍较为疏松,导致软土路基自身的承载力和结构强度严重不足,在施工中往往不能满足后期道路通行使用的需要,故而需要对软土路基实施专门的加固处理。同时,软土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塑性形变,本身的结构强度会进一步削弱,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路基的沉降或是变形,严重影响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和通行安全。
2.2软土路基的渗水问题严重
        由于软土路基的土质疏松,土壤之间的孔隙较大,再加上道路路面长期暴露在外,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的水分会渗入到软土路基中,导致软土路基的含水量进一步增加,造成土质的密实度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在道路工程的后续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渗水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从而影响到道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3.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排水固结技术
        针对软土路基的含水量较高导致路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使用排水固结技术至关重要。

所谓的排水固结技术,就是在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之前,对软土路基预先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使得软土路基的内部土层在外力作用下实现固结,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同时一定程度上排出软土路基中的水分,减轻软土路基的渗水风险,为后续的路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正如前文所叙述的那样,软土路基具有较大的压缩系数,在外力撤去之后会慢慢恢复原状,因此短暂的外部施压往往效果不明显,在施工中需要反复的进行排水固结,不断的巩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3]。
3.2加载技术
        所谓的加载技术,不难理解,就是在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加外部荷载来增强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其工作原理与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类似,通过预先施加荷载的方式使软土路基提前完成沉降,这样软土路基就能够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影响,缓解软土路基在未来使用中的沉降问题。通过加载技术的应用,软土路基土壤间的空隙可以被有效排出,土壤间的缝隙会大大缩小,土壤的密实度获得很大提升,软土路基的结构稳定性大大增加。
3.3挤密技术
        挤密技术指的是通过将挤密桩打入软土路基中来提升软土土壤的密实度,加固软土的内部土层结构,从而实现软土路基的加固。挤密桩一般是由灰土或者素土填充的强度较大的土桩结构,具体选材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实现就地取材,降低施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在控制建设成本的同时实现软土路基的结构加固。
3.4开挖换填技术
        所谓开挖换填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软土路基中承载力不足的软土土层直接挖出,再采用碎石、砂砾等强度较高的材料回填进去,在路基表面进行层层递进的渐进式铺设,并进行及时的夯实处理,从而达到道路软土路基的结构加固。显而易见,开挖换填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软土路基的承载力问题,效果十分显著。然而开挖换填技术涉及到的工程量较大,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施工单位需要根据道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条件制定合理的开挖换填方案,兼顾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4]。
4.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管理
4.1提高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选择专业技术过关的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保证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施工单位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普及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人员熟练的掌握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有效地提升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4.2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场施工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管工作,在施工现场定期开展检查,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要求限期整改。施工单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严格地控制软土路基工程的建设质量,实行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对施工质量过关施工效率高的进行奖励,对消极怠工、偷工减料的进行惩罚,实现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5]。
结束语:
        总而言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是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难点,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软土路基进行结构加固处理,否则,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的承载力不够会导致道路工程达不到后期通行使用的需求,给道路通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施工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工程施工的技术与施工管理,保障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以推动道路工程建设标准的提高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卢宝金.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16):123-124.
[2] 许成臣.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20,(12):262.
[3] 孙慧.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实践[J].智能城市,2020,6(10):231-232.
[4] 孙伟建.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18(5):231.
[5] 刘鹏,李冬.试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运用[J].智能城市,2020,6(10):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