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区县财政投资工程项目也日益增多,投资评审作为财政资金的“护航员”,只有充分发挥评审职能作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真实准确,才能提高财政工作运行质量和决策水平,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区县财政评审;问题;对策
引言
但是由于区县在贯彻制度的工作实践中,地方财政部门因自身情况的特点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
1财政投资评审意义
在国家财政管理职责中财政投资评审属于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监督和控制财政资金投入情况,并且对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反馈。确保工程招标价的合理性,有利于工程成本投入及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因此,财政投资评审不仅能够合理控制财政投资成本和节约建设资金,还能够对资金风险进行有效把控,为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监督提供重要支持。
经统计,截止2020年6月底,我区上半年财政投资评审涉及的建筑安装、市政工程、园林绿化、亮化工程、水利工程、公路交通、维修维护等各类工程项目共211个,送审金额67564万元,审定金额58518.8万元,审减资金9045.2 万元,审减率13.39%,有效控制了该财政投资项目的工程成本、节约了建设资金,现就区县财政投资评审现状谈几点看法。
2区县财政投资评审存在的问题
2.1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建设程序不规范
个别建设项目仍缺乏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缺乏必要的现场勘察和详细的施工设计,导致后期出现大量的变更和费用的增加;有的建设项目则急于见成效,忽略建设程序的重要性,出现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评审时一些隐蔽工程早已改变原貌,从而不能准确核定工程造价,造成财政资金监管漏洞。
2.2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截至目前,全国尚未统一规定基层财政投资评审的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以及如何设置评审机构,基层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仍在沿用2009年出台的财政部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但该规定仅为部门规章,并未上升至法律法规层面。虽然各省、市级评审中心亦针对财政投资评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规定,但区县财政投资评审终究缺乏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作为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依据。
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管理规定,导致不同区县评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呈现出多样性。从单位性质定位看,既有地区将评审中心作为行政管理单位,也有地区将评审中心定性为事业单位。从管理体制看,不同地区参照了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如参照公务员法、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等。从工作深度看,有些地区仍然停留在工程概、预、结算造价评审上,也有部分地区已全面介入财政支出项目预算评审和财政绩效评价等。
2.3评审中心人员编制少,专业力量薄弱,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实力良莠不齐
财政评审工作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评审,由于评审中心人员编制少,不断扩大的评审范围和专业领域超出了评审中心自身的技术力量。在当前的体制模式下,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录用的方式无法吸引已具备较高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入编,所以引进评审中介机构可有效弥补高层次人才匮乏、专业短板等问题。但是由于目前中介机构也存在人员变动频繁,对评审资料的审核把控程度不一以及预结算的成果文件格式不规范、不严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时效。
2.4送审材料不齐全、不规范、不同程度影响评审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区县项目一般较小,管理项目人员大部分为兼职,建设单位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疏于对项目资料的管理,出现送审材料不齐全,设计图纸不规范、不详细等情况,导致在评审过程中需多次补充、完善资料,大大降低了评审的工作效率;有的工程项目预算编制粗糙、质量低下,漏算、错算、冒算现象时有发生,上述情况,一方面加大了评审工作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工作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评审工作的质量。
2.5新形势下EPC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的问题探索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猛,基本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工程承发包市场形式多种多样。EPC项目总承包作为工程承发包方式之一,其特点是由于业主的组织协调工作量少,合同价格和建设工期相对明确,近年来的国内工程建造市场越来越多的采用了EPC承包方式,多数区县部分政府投资也开始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由于政府项目一般具有投资额大、专业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这个新模式运作下,财政投资评审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
3财政投资评审对策建议
3.1继续抓好重点项目评审工作
加强评审前期准备,根据不同类别项目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评审方案,充分体现出财政评审的财政特色,站在财政部门的角度,利用自己拥有的专业技术力量,通过科学、规范的评审措施算细账、算实账,为财政部门安排或调整项目支出预算提供专业技术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
3.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体系
项目评审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评审资料的涵括范围广,如立项批文、施工图、清单控制价、招投标文件、合同、设计变更及签证项目、开(竣)工报告等等,资料种类多,评审周期长;评审过程中涉及的单位多,有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预算编制单位、招标代理单位、项目施工单位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等等,需要沟通的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因此,需要持续推进评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快优化业务流程,将工作细化至评审过程的各环节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评审中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保证项目评审客观公正廉洁高效。
具体来说,需将所辖区域内的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和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相互协调,通过制定财政投资评审内部操作办法、评审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以及评审人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评审过程的全过程管理,为评审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3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人才队伍建设
财政投资评审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财政评审工作有序的前提。由于评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政策水平、业务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就评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案例分析讨论会,大力支持评审人员参与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执业资格考试等以促进提升评审工作的层次。
3.4规范送审材料全面提升评审效率和评审质量
要加强对提高评审效率和评审质量有效途径的探索,在实际项目评审过程中扎实推进“三步走”工作思路,第一步是工程量的核对、认定,进行现场踏勘时,做好测量、记录,履行多方签字认定手续;第二步是材料单价的取证、认定,根据评审项目特点,进行材料单价多方收集、取证,明确询价依据,在客观、公正的情况下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第三步是总价核算,建立多级审核机制,确保评审结果合理公正,减少沟通过程中的僵持现象,无论项目大小要坚持评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确保评审质量。
3.5针对EPC项目总承包,评审工作要关口前移
由于EPC项目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开工日期延误,为保证工程总体建设进度,EPC总承包商加大人员和装备投入,增大了管理难度,加大了建设成本;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够,造成概算价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最终造成合同价款较低,工程建设企业难以正常完成项目建设;初步设计审批周期长,造成施工图设计与采办、施工交叉,有效衔接困难,EPC总承包商很难做到项目合理组织、整体控制、资源优化配置,合同签订不及时EPC总承包商往往承担很大的风险。基于以上原因,对EPC总承包的财政投资项目关口前移,加强财政投资预算评审和事中管理就十分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制定财政机制、发挥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能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在财政投资项目建设期间,必须注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实效性,并且紧紧围绕以财政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够确保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珊.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赖阿莲.浅谈如何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J].四川水泥,2019(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