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廖桂红
[导读] 水利工程属于重要民生工程,工程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
        摘要:水利工程属于重要民生工程,工程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建成后其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促进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保障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创新

        引言:水利工程会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极为复杂的,贯穿于工程始终,特别是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直接牵涉到工程使用周期及效益发挥,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工程运行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要求。
        1.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意义
        在很多地方,有关部门更多的是重视工程建设,而忽略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而做好工程运行管理却意义重大,不仅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确保工程安全有效地正常运行,降低工程自身安全风险隐患;二是确保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民生需求,促进社会经济良好发展;三是防止洪涝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缺失
        我国水利工程数量众多,分布不均,根据工程类型不同和规模大小又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主体,由于管理机构较多,管理制度不健全,工程信息掌握不全面等原因,导致工程日常管理不到位,工程得不到良好维护,部分地方管理者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现象也时有发生,不利于水利工程健康快速发展。
        2.2运行管理经费紧缺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通过项目工程维修整治或资金补助形式进行工程维护以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比如病险水库整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等,各级政府和部门也从不同渠道不断筹措资金,但由于地方财力薄弱,特别是经济基础较差的乡镇一级,每年用于工程运行维护的资金只能从微薄的公共维护经费里支付,有些地方的公共维护经费分配到村一级只有数万元,而公共维护的内容却包含村级道路、水利项目及其它公共设施等。很多地方政府绞尽脑汁,也积极想办法多方筹措,比如通过引导社会资金进行维护,但这部分资金却也数量有限,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虽然也能解决一部分费用,但往往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想确保工程长期良好运行却相差甚远。
        2.3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对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综合素质等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管理团队中,特别是一些基层管理团队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很多工程管理人员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技术学习,加上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疏于学习,不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或责任感较差,敷衍塞责,或忽视行政意识,或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各种原因不去执行,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水利工程安全有效运行。
        2.4管理观念落后,不善创新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起步时间虽晚,但却取得不少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正是在这些成就的影响下有些工程管理者沾沾自喜,只看到以往的成绩而忽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固步自封,习惯“吃老本”,不求新知,不学新业,不悟新政,对新发展理念、国家新的政策不学习、不钻研、不了解,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导致管理观念落后。同时,一些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重建轻管,只将管理工作停留在口头与书面上,没有有效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对水利工程安全有效地运行管理产生严重影响。


        3.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办法以加强工程安全运行。笔者认为需着重关注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督查
        一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工程管理机构,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监督。二是建立工程运行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制订工程运行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动态管理,提升工程管理的效率。三是搞对标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建立实用的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办法,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照标准管理体系找差距。四是真正做到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管理模式,管养分离的模式提出已经有好多年了,但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行,政府和部门应加大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行管养分离的模式机制,可能通过购买服务或社会化合作等方式,由市场化的专业养护队伍进行工程养护。五是对做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长远效益提高重视程度,切记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防止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
        3.2建立保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稳定经费来源
        目前,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绝大多数都属于公益性工程,保障民生需求,因此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中央、省级政府财政补助,然而这并不能充分保证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经费的需求,因而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除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外,地方同级财政需加大经费补助力度。有关部门可探索经费补助保障机制,比如将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资金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中,在部门或地方政府的非经营性资金中予以安排,又比如或者从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中提取适当比例用于工程运行管理经费,此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以及群众投入都是经费来源渠道。总之,要鼓励地方政府及部门多方筹措资金,以确保工程良好运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益。
        3.3建立用人机制,制订培养计划,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在选择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筛选,确保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二是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丰富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促使其能够及时发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对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人员动态管理机制,通过考核对人员进行甄选,做到管理队伍人员“能进能出、能升能降”;四是要给予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到基层管理队伍当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五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紧紧围绕新形势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方针,不断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运行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3.4掌握新型理念,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管理观念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受传统思想、思维、视角的影响,人们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为做好工程运行管理,一是相关人员要突破传统思想的限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依靠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工程运行情况,实时跟踪管理;三是探索市场管理理念,借鉴企业管理模式,从机制、制度、考核等方面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
        结论: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而工程运行管理会对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性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创新管理观念、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马凌萍.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5):142.
        艾克拜尔·买买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吉林水利,2015,(02):52-53+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