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对于建筑单位来说,做好工程造价的把控,对保证企业的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结合工程造价管理实际常见的问题,提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控制措施;招投标;信息化
1前言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工程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国人开始对交通工程造价管理予以关注。并针对我国造价管理工作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而促使我国交通工程的良性发展。
2交通工程造价管控的重要性
工程具体施工与管理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是其重中之重,是影响工程投资精确性和资金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在整个工程造价体系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控尤为必要和重要。具体而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工程造价控制能够确保工程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好造价控制,可以避免出现多次返工现象。若是造价控制工作没有做到位,施工中很多项目的资金运行周转就会不灵,很多项目在没有资金的支撑下很有可能停止施工,这样就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形成很大的影响。其二则是成本控制能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提前性的计划与预算。这样主要是为了降低建筑企业在资金上的投入比例,这样才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3影响交通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3.1设计阶段因素分析
工程项目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大型化的项目建设工作,在实际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后期项目建设的合理进行,并且在前期材料、设备购买方面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期望和计划,通常都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基础现状和建设目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而在设计阶段,方案计划的设计形成最为重要的则是对材料、设备等数量的购买引进,对人员的聘请以及各个阶段具体的技术应用工作都应做出展望,这些工作直接影响在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中。而在这一阶段,如果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人员能够选取最优化的方案,选择既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但是又能够降低工程投入成本的方案,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将会是非常有效的。
3.2施工阶段的因素
这一阶段施工进度是否有效控制、材料是否合理使用、设备应用是否标准等工作的进行对工程造价成本控制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在,如果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强烈的施工责任意识,团体的合作意识较弱,尤其是对于现代化施工理念的缺乏,导致施工过程中故意拖慢施工进度、引起施工工程返修以及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将会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其次,则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未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造成实际施工结果与施工计划方案存在很大的出入,不但造成了工程量的增大,而且加大了材料等的使用数量,以此同样容易造成工程造价成本的上升。
3.3管理因素
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和管理工作的进行最为重要的需要紧紧依靠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进行此项工作。但是,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则是某些工程施工单位对成本的控制停留在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而对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却是非常忽视的,未能够有效的将人员施工经验应用于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则是监管工作不到位,如建筑施工在材料运输方面,如果能够对材料的产地和运输距离进行合理的计算,选出最佳的购买及运输方案,将会降低材料运输方面的成本投入,但是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材料运输疏于管理,基本上都是未经合理分析,而直接运输的,严重造成了成本的上升。
4降低交通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4.1投资预算方面降低工程造价
为降低成本、提高工程造价管控水平,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工程造价管控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体系是促使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重点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市场分析部门等各部门管理机制的完善,并明确规定各部门的管理权限、管理范围和责任等。这样既可以将各部门工作内容具体化,还可以起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对于各部门而言,应主动加强沟通和工作协调,从而为科学实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并在此基础之上,有效消除资金浪费,针对资金利用情况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且贯穿于企业施工与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需要把控项目施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一项经济业务都需要将其纳入成本控制范围,并重点把握每一环节的项目成本支出情况,进而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其中,在建筑施工总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据的比例较大,大约为60%左右。因此,需要重点加强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工程施工开始之前,企业需要配置专业人员进行材料分析,并结合市场行情,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假冒伪劣材料流入施工现场的概率,还可以确保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材料选购之后,企业应配备专业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查,针对质量不过关的材料,应及时予以淘汰,并展开相应的财务账目处理。
4.2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在工程造价管控中,成本预算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成本预算阶段,企业相关部门应依据项目需求和具体要求进行初步的资金预估。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案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范围。成本预算阶段可以看做是整个交通工程造价的硬性指标,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把控,进而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现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逐渐增多,成本预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一旦成本预算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约束力,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降低成本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应格外关注成本预算功能,并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和要求制定总体造价方案,从而确保各项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企业造价管理部门应对各子部门进行明确分工,无论是前期的设计工作,还是后期的保养工作,都需要予以全面考核。在考核过程中,针对影响成本预算管理的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及时消除各种潜在风险。为有效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性,企业应指导各部门按照规章制度展开各项造价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调整和优化工程预算工作流程,从而提高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通过预算流程化管理,既可以降低预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进而保障工程造价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4.3加强施工阶段造价的过程把控
在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设计阶段的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设计工作开展前,不同部门之间应积极展开沟通、交流,确定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机制、参考因素,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造价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石。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提高资金利用率和造价方案的可操作性,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即限定设计方案的成本。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建立设计风险评估和规避机制,设计者应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建言献策,进而保障设计风险评估和规避机制的科学性。其目的是减少项目建设额外费用,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除此之外,应完善设计审查工作。设计审查工作的完善可以起到调动设计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并指导设计者综合考虑影响造价的各因素,并按照轻重原则展开造价目标和方案设计。所谓轻重原则是指在有冲突的地方要满足权重较大的因素,在浪费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应采取有效策略减少浪费。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程造价的管控,要从各影响因素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全面的把控。从工程招投标和预结算等全过程,针对常见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严格的把控,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邱硕.交通工程建设中影响造价的因素及策略[J].江西建材,2016(10):255+260.
[2]蒋思新.影响交通工程建设造价的因素与控制策略[J].科技展望,2015,25(06):52.